不要去控制孩子,那是最错误的教育

2019-07-29     慢慢科学育儿

在生活中,父母经历过挫折之后,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孩子,在他们看来,这样能让他们的孩子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这样其实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过于安逸的生活环境当中,人生不会一直是顺风顺水的,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怎么去解决或者去避免这些失误。还有一些家长,会因为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他们想要的样子而去控制孩子,给他规划好所有的道路,但是,其实只有孩子才知道什么是他想要的。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

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正确的育儿观又是怎么样的呢?事实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我们都知道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孩子需要被看见

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都会希望自己的话语是能得到回应的,对于小孩子更是如此。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你看这朵花,真好看啊!”妈妈可以这样回答“宝贝,妈妈也觉得很好看啊。”这个时候孩子和家长都会感觉两个人的想法是一样的,会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

而如果这个妈妈换一种说法“你作业做好了没有呀?”这时孩子和家长的对话是两个方面了,孩子会感觉到和别人说话,分享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一种行为,长大后可能会整个人很冷漠,话语也非常的少。

当然,最可怕的就是不回应孩子的话语,没有任何的反应,就像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掉到了水里,呼喊岸上的妈妈,但是妈妈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孩子在这时候就会感觉到,就算我死了,妈妈也不会来救我的。如果这时候妈妈不想和孩子说话,可以和他说一下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有误会产生。

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露痕迹的教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eB3QWwB8g2yegNDJO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