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开始中国军队就开始模范德军编制,并且开始采购大量的德械装备作为我军主力,来替代汉阳造步枪,以当时国民革命军成立的第88步兵师为例,主要的武器是以中正式步枪为主,该枪是仿制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其口径达到7.92毫米,有效射程达到400米,在当时第88师编制中几乎可以人手一把,对比日军的38式步枪,中正式步枪的威力根本不落下风,属于同个时期对等武器,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有限不能全部军队统一装备,但在淞沪抗战时期,当时我军仅有的7个德械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都参加了淞沪抗战,给予日军打击强大的打击,当时对战我们丝毫不落下风。
当时德械师所装备的机枪统一是捷克ZB-26轻机枪口径7·92MM,表尺射程1500米,装弹基数是20发,而日军当时主力装备最多的还是在使用大年一式轻机枪和九六式机枪其中日军的九六式机枪也是仿造捷克轻机枪外形设计,1932年日本陆军的小仓兵工厂测试了自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军捕获的一些 捷克斯洛伐克制 ZB26式轻机枪机枪样本,并且借用其中的外形设计和击发原理,从而研制出了96式机枪,在机枪装备上面1937年其性能威力是基本相当的,而原装进口的捷克ZB-26轻机枪的稳定性是日本人仿制不出来的,当时我军开赴淞沪战场的6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中是平均一个班一把,强大的火力只能让日军固守闸北区登录场一线组织方防御,而当时日军随后的增兵中几乎全部主力的5个甲级师都投入的战斗,而当时我军的以进攻为主,要把日军赶下海去,这就造成了后来日军海陆空全部单位到位后比较被动原因。
当时德械师的头戴德式钢盔在气质上军容上基本都要比日本更加精锐。
而在炮兵方面当时我军一个德械师装备火炮统一为12门75毫米26倍径博斯福步兵炮,也称为山炮作为我军的支援火力,该炮火力强劲是当时欧洲统一标准的通用火炮之一,不仅是瑞典的主力装备,波兰,捷克,德国,希腊等国家也大量装备该炮作为支援步兵的主要火力,不仅在打击坚固据点时发挥出色,该型火炮在装备破甲弹,穿甲弹情况下,能过正面击毁当时德军装备三号坦克的正面装甲,而对付日军轻型坦克,使用高爆弹即可,不管是曲射,还平射都能无差别击毁的日军任何一种坦克单位。
在步兵火炮方面在淞沪战役初期我们是完全可以压着日军打的,日军刚开始伤亡每天是以数千为计算的,大多打数日军都是被该型火炮的直接火力覆盖下被炸死的。但随着日军的增兵,日军甲级师团的火炮数量,是中国一个师总火力的3倍左右,这导致初期的优势被日军完全颠覆了,火炮数量太少也是战役初期我军进攻不利的一个原因之一,日军在海军协助下也是优先炮击我军重型单位据点,在制海权,制空权缺失情况下,最终导致淞沪战役的失利,但也有效打日本士气,消灭大量日军有生力量,根据统计淞沪战役一个月时间中一共有2万名日军被击毙,4万名日军被击伤失去作战能力, 整体的伤亡在6万人左右,相当于日军3个师团被我们完全歼灭,这在二战初期是无法想象到的战果的。
淞沪战役日军重炮阵地
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反两栖作战,严格意义上来讲取得是很难取得完全胜利的,日军一个师规模相当我们一个军的规模,加上我们7个德械部队主力打光之后就没有了,而日军则是有大量补充单位从海上运往前线,今天消灭他一辆坦克,明天日本人就可以造出三辆,在这样差距下,回顾淞沪战役的成败已经不重要的,关键是我们面对强敌可以.以最大勇气去发动反击,我们没有去屈服,这本身就是一场胜利,因为当时两国的工业基础是在是相差太大了。我们必须以这样精神去对待那个时期为此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他们是当时整个亚洲唯一敢于跟日本帝国主义抗争到底的英雄们,并取得最终胜利,拖住日军主力高达110万人,成为亚州第一主战场,并最终获得国际上认可,我们才有今天的五常的地位,仔细一想从清代到二战时期尽管列强林立但始终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战胜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