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生,解开祝由治疗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神秘面纱!

2020-04-30     崆峒养生汇


中国自古有鬼神禁忌之说,古代人们鉴于鬼神信仰多有祝由说病,本文讲述何为祝由,病由心生,解开祝由治疗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神秘面纱。


何为祝由



依据张介宾的理解,“祝,咒同。由,病所从生也。”


祝由即咒由,“咒”乃远古巫术中用以除灾驱鬼的口诀;“由”乃病由,从古代祝由医案来看,多指鬼神信仰中的事件,即患者精神生活中发生的与鬼神有关的事情,患者坚信并由此诱发强烈的情绪、行为障碍。故而祝由是以“咒”的形式,针对鬼神为病的疗法,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祈祷、祭祀,以求祖先保佑,鬼神宽宥。另一种是打骂鬼魅,以驱逐鬼魅带来的疾病。


而王冰则将祝由释为单纯的“祝说病由”。到了清代,吴鞠通《增订医医病书•治内伤须祝由论》说:“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即告知病的来由。


“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盖详告以病所由来,使病人知之而勿敢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察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


在吴氏的认识中,七情内伤均可祝由,已不限于鬼神为病了。


祝由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由心生,解开祝由治疗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神秘面纱!


祝由源自上古巫医时代,刘向《说苑•辨物》记载: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患者有搀扶来的,有车载来的,都能康复,祝由的应用和疗效,可见一斑。


《内经》则把祝由作为一种与针、药并列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以移精变气,治疗疾病。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并且进一步阐明了祝由的机理:


“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灵枢•贼风》)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已有相当完整的祝由术记载,如治疣的祝由方法:


“以月晦日之丘井有水者,以敝帚扫疣二七,祝曰:‘今日月晦,扫疣北。’入帚井中。”


除使用语言外,还利用了天时、环境、行为等辅助方法进行祝由治疗。


隋唐时期祝由术有了长足发展,《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有专篇论述,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经上》说:


“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


其中的禁经,是较为完整的祝由术资料。正是在隋唐,祝由成为医事制度规定的专科,开始被正式纳入官方医学范畴,《隋书》卷二十八有“祝咒博士二人”,《唐六典》卷十四载“禁咒师二人,禁咒医八人,禁咒生十人”。宋代有金镞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明代依沿旧制。清代太医院废除祝由科一职,但满族信仰萨玛教,对患病者除正规医药外,尚保留“跳神”习俗,以驱役鬼神。


可见,祝由术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延续时间长,历史上曾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医祝由术,网络授课班招生启告



什么是祝由?祝,祈祷的意思;由,原由的意思;祝由就是向神灵祝说患病的原因并祈祷神灵加持。


祝由之术存在已久,几可远溯上古。《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说明祝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治病方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代圣贤名医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历代以来中医体系都有祝由一脉。


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载“祝由科”,说明最迟在唐代,祝由已成为中医体系独立一科,例如明代太医院设医术十三科:“曰大方脉,曰妇人,曰伤寒,曰疮疡,曰针灸,曰眼,曰口齿,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


但据张介宾所说,“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传,惟民间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认为“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仅“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几个字,说明祝由一直处于中医体系的边缘。历代医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两存者,以之为临床权变之术。即便著有四卷《祝由录验》的赵学敏,对待祝由的态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则祝由,兹录其小者,绝扰屏嚣,均无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觋所为者,概在所摈。”(见《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凡例》)


单从字面意思来说,祝同咒;由,病所从生也,正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对“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但这过于简单的释义并未说清楚祝由的对象是什么,如何进行祝由等细节性东西,并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为“对病人讲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这距离历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远了。


《幼科折衷"记录十四科》认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祷”,而从“上古神医,以菅为席,以刍为狗。人有疾求医,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时候,并不是对病人解释病情,而是对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说话作法。这种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基于对鬼神邪祟的不同看法,对祝由的作用机理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病由心生,解开祝由治疗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的神秘面纱!


1. 以胜法胜之


鬼神之事,盖自古惑之矣;《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黄帝曰"""其无遇邪风,又无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也。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似鬼神。黄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者,可祝由而已也。”张介宾的解释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机在胜之而已。”(见《类经"卷十五"疾病类"三十三、贼风鬼神》)


2. 辟邪以归揖正气


《解围元薮"卷一"风癞论》:“夫阴阳神煞,不可渎其无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谄媚之,皆惑于偏也。且妖邪之祟,若触犯于人,不过一时之间,岂有终身随而为祸之理?亦因人气血不正,受其邪气而病生焉。若调其气血,清其思虑,则神正而复元,使邪气渐消而安矣。故云燮理阴阳以和元气,大道君子也。医家十三科之内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诀禳辟邪魅妖氛,而归揖正气。”


3. 扶正以辟邪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变气,祝由而已。盖其俗淳,其性朴,其病微,至诚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气可变也。其或舍信悫为疑惑,指祝由为无益之术;而精气不纯,邪毒深蓄,虽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异术,人心异也。善医者察病浅深,虽不概以此治。至于病有鬼神之注忤。虫兽之螫毒,必归于祝由。是以,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盖医之用祝尚矣,疡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以正驱邪,则一也。”


《温病条辨"原病篇》“十七、《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言避疫之道。按此下尚有避其毒气若干言,以其想青气想白气等,近于祝由家言,恐后人附会之词,故节之,要亦不能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句之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SGCyHEBiuFnsJQVk5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