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很多疾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癌症这种令人闻之色变的绝症,医生更是如同救命稻草一般承载着患者及家属的全部希望。特别是一部分确诊时已是晚期的肺癌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就会更加迫切。
确认了肺癌之后,患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是自暴自弃还是积极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有关肺癌的3个常识,看看对大家是否有帮助。
肺癌原发于肺内,还可以转移成为恶性肿瘤。
肺癌,实际上是起源于呼吸系统上皮细胞的一个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包括支气管上皮细胞、细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肺汇上皮细胞等。早期的肺癌仅局限在肺脏内部,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原发灶。随着疾病的发展,肿瘤细胞可以沿着淋巴管或血液,播散到其他的部位,包括在肺内的其他部位,或才局部或远处的淋巴结,以及远处脏器等部位。
那么肺癌应该如何诊断呢?
一般来说肺癌的诊断从4个方面进行诊断: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是,肺癌的症状往往都是非常具有特异性的,所以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的检查。
2、进行病理学的诊断。取到一定的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根据肿瘤细胞固有的特点,在显微镜下诊断它到底是不是肿瘤细胞,是什么类型的肺癌。
3、进行分子病理学的诊断。这也是根据病人的病理组织学的特点,来决定病人后续是否需要进行驱动基因的检测。
4、对驱动基因进行检测来诊断。对于肺腺癌的患者来说,我们有很多的驱动基因可以进行检测,并且已经有了相应的比较成熟的靶向药物。
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对于肺癌的临床表现有很多,这些都与肺癌的肿瘤大小、类型、位置以及发展阶段有关,有没有相应的并发症或者转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大概有5%到15%的肺癌患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在病人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肺上占位。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出现相关的一些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气短、喘鸣、胸痛或背痛、发热、明显消瘦等。另外,肺癌非常容易沿着血液进行转移,有可能会出现相应器官转移的症状,具体症状要看转移的位置。
肺癌需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对于肺癌来说,单独的X线胸片能够提供的诊断信息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肺癌患者进行胸部的增强CT、头颅核磁、超声检查以及全身骨扫描等检查。
肺癌是如何进行病理学分析与分型的?
根据镜下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我们主要把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相对来说是恶性程度更高的一组疾病,大概占到肺癌总发病率的15%。非小细胞肺癌占到总发病率的85%,相对来说更为常见。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还需要进行更精准的分析。
对非小细胞的分期及治疗选择是怎么样的?
根据肿瘤所累及的范围,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没有远处脏器的转移来进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I至IV期。早期的病人,也就是I至IIIa期的病人,如果具备手术的机会,首选推荐手术治疗。
小细胞肺癌是如何分期的?
小细胞肺癌也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来进行TNM分期。但实际上,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非常容易出现一个局部的大肿物,可能就没有再进行手术的机会。因此,根据美国的退伍军人分期可以把它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如果病变局限于一侧的胸腔,而且能够被纳入同一个放射治疗范围之内的话,就称为局限期,否则就是广泛期。不同的分期下,我们对病人后续的指导原则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放、化疗治疗
根据临床数据统计以及患者意愿,在我国大概68%的肺癌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是局部晚期或者晚期。晚期肺癌的患者,绝大部分已经失去了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那么,全身的综合治疗对于他们是非常重要的。
化疗,是一种细胞毒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的组织细胞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对代谢快的肿瘤细胞影响更大。通过一个化疗周期,能够使正常的组织有所恢复,同时再给病人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化疗,可以逐步达到对肿瘤的控制作用。
放射治疗,主要针对局部晚期患者,以及一些比较特殊的转移部位,比如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局部骨转移,局部有一些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局部的放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可以采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比传统的化疗提供更加高的有效率,另外,还可以给患者提供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并且明显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目前在国内已经获批的靶向药物,主要针对三类,一类是EGFR突变患者,第二类是ALK融合基因的患者,还有一类是ROS-1融合基因的患者。实际上对肺癌进行精准分型,是非常有助于判断患者后续能否接受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的。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目前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第四种精准治疗方法。实际上,免疫治疗是一个新型的治疗的方法,对于挑选出免疫治疗合适的人群,现在我们还正在做着进一步积极的探讨。根据近期的研究结果,对于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治疗有效的话,他的5年生存率能够接近20%左右,这在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故而得了肺癌,也并不是不可救治,只要积极应对治疗,对于疾病本身控制得当,是会收到不错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