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自己吓自己,肺结节不等于肺癌

2019-11-19   张富全医生

随着人们的检查意识加强,以及胸部CT的普及,很多患者检查出的肺部结节,这让他们十分的苦恼。很多患者认为,得了肺部结节就是得了肺部。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发现肺部结节,并不等于得了肺部。

要知道在所有的肺部结节中,其实只有很少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在肺部结节中,磨玻璃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其中混合磨玻璃结节恶性率更高。

什么是肺部结节?

结节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在医学影响学上的专业名词。振臂高呼有肺部小结节,即单一、边界清楚、直径小于或等于30mm,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病变。

在临床的定义是:

  • 肺内生长的类似圆形、边界清楚、直径小于30mm的病灶称为肿块;
  • 直径小于30mm的软组织病灶称为肺结节;
  • 而小于20mm的结节称为小结节,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

之所以将肺结节这要定义,是因为结节的大小与其良性、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来说,大于30mm的病灶多为恶性,而更微小的结节,良性的可能性更大。

肺结节就是肺癌?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肺部结节有大小,性质多样,良恶性之分。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肺部结节大多数是良性的,比如说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肉芽肿、肺脓肿、真菌球等。恶性的有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癌。

肺部结节良、恶如何区分呢?

总的来说,结节越大,恶性的几率越大。一般情况下:

  • 结节直径小于5mm,其恶变的可能性在1%以下;
  • 直径在5mm-20mm之间的,恶变可能性为3.6%028%;
  • 而直径大于30mm以上的,其恶变的可能性高达61%-80%。

不同性质的结节在影像学上的表述是不同的。比如良性结节密度一致、边缘清晰光滑,可表述为“表面钙化、空洞、卫星灶”等;而恶性结节,其病灶有“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有分叶且不规则,有毛刺改变(毛玻璃样)胸膜 皱缩征”等表述方法。

尤其是位于肺下叶或中叶前段的病灶,往往是肺癌的信号。从此可以得也,肺部结节并非一定是肺部。医生根据结节的大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并综合动态变化来判断其性质。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肺部结节,切忌定期复查

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螺旋CT等影像技术的逐步普及,肺部小结节的发现几率也越来越高,难以确定其良、恶性质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对那些一时难以辨别性质的肺部小结节,应观其变化,每隔三个月、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是至关重要的。

在肺部小结节复查时,优先选择无创伤的方式,如低剂量螺旋CT(有条件的可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即PPT)。肿瘤标志物(CEA、NSE)的检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倘若上述检查仍不能确定其性质,可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肺周边的小结节,PPT检查可确定95%的良、恶性。

临床资料显示:患肺部小结节者,以中老年居多,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若有呼吸系统反复发作的炎症,其结节多为炎症的残余;常年在建筑工地或水泥厂上班者,其结节多已钙化,无大的隐患。

如果以往有肺结核病史或肿瘤家族史者,特别是有肺癌家族史者,如果发现的结节大小在25mm以上,并伴有毛玻璃样,应高度重视,它的恶性程度可达60%,应尽早通过微创手术清除。

检查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

很多人检查时发现自己有肺部小结节,于是很惊慌,认为它就是肺部。其实这可能是自己吓自己,肺部结节不一定是肺癌,即使是癌,也有可能是早期的,如果及时的进行恰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一般而言,对于良性或未定性的肺部结节,我们要定期进行CT复查。一般建议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如果在同一定医院或检查机构进行检查,进行同一台机器扫描对比,结果会更加的准确。

对于怀疑肺部的肺结节,可根据肺结节的不同位置采取需要的检查,以核查出肺部结节的性质。一般如果是高度怀疑恶性肺结节的患者,可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这种手术方式更精准、创伤更小,恢复时间也大为缩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首先不是想着去医院检查询问医生,而是通过互联网,而被网上的“医生”吓到了,这种现象被称为“没被病死,先被吓死”。如果有身体不适,建议去正确的医院做检查,并询问专业的医生。

如果你有肺部疾病,肺结节等相关的问题需要询问,点击“了解更多”给我留言吧。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