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无戏可拍,流量小生如日中天,跟我有什么关系

2019-12-15     良大师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jiushiwo(不闲聊)


最近,媒体公布了最新一届国家一级演员,很多人看罢惊呼: 太好了!都是实力派,流量小鲜肉都不见了。

确实,从荣誉的角度,这些老戏骨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是,你去搜一搜他们最近接过什么戏,心里就会拔凉。

光环很耀眼,现实很骨感。真实的情况是,这些老戏骨都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就说名列其中的李保田。


“刘罗锅”的形象,已经刻在人们心里,被很多人称为“戏霸”。然而,如今的他坦言已经无戏可拍......

你可能会说,李保田年纪大,形象有局限,戏路窄。

好,那我们看看偶像剧鼻祖明道。他有15年的戏龄,演技也绝对配得上长相。

就在前不久的《演员请就位》中,他双眼含泪,哽咽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刚才演的,是我今年的第一场戏。”

伍迪·艾伦曾说:艺人是个速朽的职业

在中国,还不只是如此,艺人还是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职业。

靠“刷榜”起家的蔡徐坤,虽然一再被吐槽,说要凉凉,可人家就是闷头赚大钱。

你去看他接过多少知名品牌的广告后,就能感受到他的火热程度。

“第十三届音乐盛典咪咕汇”,刚刚落下帷幕。

猜猜谁是最佳人气歌手?

蔡徐坤

马上要播出的澳门回归20周年官方纪录片《十三行》,其宣传片的主要领衔也是蔡徐坤。

嗯,央视也要蹭蔡同学的流量。

不得不说,在中国演艺圈,怎么红的不重要,只要你红了,名和利都会不请自来。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说蔡徐坤不会打篮球,你偏说他比科比强,咱俩谁也不犯法。

只是,想到老戏骨们的老无所依,再对照小鲜肉们的风光一时,让良叔不禁唏嘘。

在商业囚禁下,已面目全非。而美好与真诚,已被喧闹和数据取代。这让人忍不住想感慨两句。

1、流量明星的盛宴狂欢


一个市场被破坏,大多是从“劣币”作妖开始的。娱乐圈也不例外。 而娱乐圈的作妖使坏,是从流量明星的数据作假开始。


比如,从偶像练习生刚出道的蔡徐坤,一条微博1亿转发。

1亿转发,是什么概念?手机微博用户一共才3亿。

也就是说,每3个人里,就有1个人转发了蔡徐坤的这条微博?

纵观2018年全微博转发量最高的10条,均来自蔡徐坤,总计转发量4.41亿次。

试问你转发了吗?或者你身边的小伙伴,刷屏转发了吗?


如果没有,那以下这个答案会更接近真相:蔡徐坤为数不多的“真粉”,齐心协力为他做了顶流数据。

然而国内的这点数据,在国际歌手吴亦凡面前算什么!

吴亦凡的新专辑上线后,短短一天,登上了美国的iTunes榜单第一,甩了第二名的Lady Gaga 几百倍

先不说实力,至少在数据上,吴亦凡创造了华人歌手新纪录!

榜单一出,美国人民哗然了。

这中国水军闹的什么国际玩笑?

反正不管好名、坏名,吴亦凡的名字,算是在国际舞台上出了名。

你可能有个疑问:这些流量明星的刷榜伎俩,已经众所周知。

为什么还能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

还能享受到那么多商家的垂青?

那是因为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


诺奖得主卡尼曼曾说:当一个人的名字、样子,经常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不自觉地投入依恋情绪。

还记得睡后收入480万的范丞丞吧?

他有什么著名的作品吗?毛都没有,但一再的曝光,就是能带来不计其数的脑残粉。

连他刚刚染个粉红头发,都能上热搜。就问你服不服?


你不服没关系,商家们都服,因为他们懂得:高曝光等于高人气,高人气等于高价值,于是撒币又撒币。

流量明星们接代言接到手软,发广告发到手酸,轻轻松松拿到了天价片酬。粉丝疯狂追捧,商家疯狂砸钱,流量小生自然大快朵颐。


这还不够,在人气、商业、流量三丰收之后,他们还要得寸进尺,必须要拿点含金量高的奖项,才能证明自己值这么多钱。 于是就有了,杨幂凭一首《爱的供养》,实力演绎了唱歌跑调也能横扫音乐奖项


2011华鼎奖颁奖典礼中国百强电视剧最佳主题曲;


中国歌曲排行榜2011年度最受欢迎新人;


第六届中国移动无线音乐盛典年度最畅销影视剧金曲奖;


第十一届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手。

去年,迪丽热巴通过数据造假,获得第十二届金鹰节女神——相当于“视后”级别。

还有近日P图出席活动的Angelababy。


不过大家估计也见怪不怪了,毕竟杨女士,以前还会抠图演戏

如此“敬业”的baby,去年终于了击败姚晨和李媛,拿下百花奖。并在接受采访时自信满满:我要是运气好一点,早就拿了个大满贯。

所以,良叔还是挺佩服姓杨的女人: 杨贵妃会撩,杨紫琼能打,杨钰莹会装,杨baby能吹......

你可能会问:面对这样的流量艺人,投资方就不担心吗?

不怕,打榜可以买,微博数据可以买,收视率也可以买。

只要你有钱,收视率这玩意儿,简直要多少有多少。

一个剧组,上百人,辛苦花几年时间,打磨一部戏,哪有买点收视率省心?

而且只要有收视率,商家就愿意投广告,这可是皆大欢喜啊。

你看,就是通过这种疯狂泛滥的作假一条龙服务,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流量明星。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流量明星霸屏,奖项造假,行业水平集体失格。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下,演艺圈的泡沫越积越厚。


2、老戏骨的无路可退


一边是流量们抠图上瘾,另一边是老戏骨们接戏艰难。

最近在热播电视剧《庆余年》中,老戏骨陈道明再次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但你上一次看陈道明的戏,是多少年前了?是5年前的《归来》?还是7年前的《楚汉传奇》?


人总得吃饭,老艺术家们也不例外。

前几天,濮存昕,在北京举行最后一场话剧《哈姆雷特》的演出。


表演结束后,记者满是好奇地采访:您未来是想一直做舞台剧,不拍电影了吗?


濮存昕连忙否认:

我没有机会的,影视作品没有我的活。

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我不想被骚扰,被捉弄。

一句“我不想被骚扰,被捉弄”,让人有点想泪奔的感觉。

老戏骨孙红雷,3年才接到一个好的剧本。

那些陪我们度过青春的老艺术家们,一个个都沦落到没戏拍了。

在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中,张歆艺向丈夫袁弘抱怨自己失业。转头发现袁弘正在看男三号的剧本。


张歆艺鼓励他再坚持坚持,不要为了赚钱什么戏都接。

但袁弘说,“有戏就拍吧”。


一句“有戏就拍吧”,道尽了多少实力派演员的心酸。

好不容易熬成了实力派演技,却只能给流量们让道。

拿遍了影帝的梁朝伟,在演技最精湛纯熟的时候,只能在《欧洲攻略》给吴亦凡做配。

一线电影脸纷纷转场电视剧:

周迅主演了电视剧《如懿传》;

汤唯接了电视剧《大明皇妃》;

王家卫的御用男神张震出演《宸汐缘》;

奥斯卡评委章子怡,从没演过电视剧,也接拍了古装电视剧《帝凰业》……

电影演员转战电视剧,电视剧一线演员去演配角,原来的配角,只能演更小的配角。

一层一层传下去,最终造成了普遍的资源降级。 流量小生当道,实力演员一退再退。

上面的实力派,还能在夹缝中生存,但大部分的老艺术家们,早已被迫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就连张国立也在《幸福三重奏》节目中感慨:

我一辈子拍了很多戏,自认为拍出了精品,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但残酷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审美。


曾经的精品,也契合不了观众变化万千的审美......


其实,观众的审美变化,并不残酷。残酷的是,良币逼退,劣币狂欢,大众的审美已被亵渎;


残酷的是,一个体系中,利益的天平完全倒向造假者时,体系的崩溃已为时不远。

3、流量造假,迎来的就是系统崩塌


良叔的朋友曾经营过一家影院。去年混不下去了,因为“这是个赔钱的买卖”。


他还告诉我一个概念叫做:“锁场”。


什么意思?就是那些脑残粉们,为了支持自己的“爱豆”,会在影票预售期预订下所有的场次。


电影院因此不能撤销或换场,脑残粉们又来退票。


一条割韭菜链,就这么形成了:流量明星割脑残粉,脑残粉割电影院......


受害者只有电影院?当然不是,整个体系都在走向衰落。


万达电影,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0%-60%之多;

华谊兄弟,净亏损高达6.5亿元;

老总王中军,开始卖字画卖别墅来维持周转;


贡献了许多优秀喜剧的开心麻花,也不得不终止新三板挂牌……

2019年,全国电视剧拍摄部数同比减少了将近3成,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

这就是典型的“公地悲剧”。

无论你是否参与了流量造假,只要你在这个体系中,都会随之泥沙俱下。

这种惨状,当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但是流量造假,一定是主要原因。

在流量上做文章,就不用在演技上下功夫,拍出的影视能好吗?

怪不得老戏骨们纷纷吐槽。

陈道明说:现在很多当红演员都不背台词了,只说“1234567”,最后有人后期配音。

怪不得那些当红小生,无论演什么角色,都能演的从容淡定......

按说,人家演得烂,不看就得了,我干嘛在这里逼逼?


因为我隐隐总有个担心,流量小生的受众,都是心智未熟的年轻人。


这种流量造假,以及对职业的草率,会不会潜移默化地传递这样一个观点:

原来,一个人并不需要演技和才华,就能获得普通人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名利;

原来,即使不付诸任何努力,只要把自己炒红,也可以飞黄腾达。

倘若如此,崩塌的就不仅仅是体系,而是价值观了。

也许是我太多虑了,太矫情了,也许是我小题大做了。

可是作为一名70后,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

我们那时看的是《渴望》、《西游记》、《红楼梦》、《围城》、《编辑部的故事》......场景很简单,特效很简陋,可真的好看啊。

我们那时听的是朴树、老狼、黑豹、许巍、刘欢、孙楠......那时没有微博,也没什么榜单,可他们唱的真的好听啊。

可当这一切被粗制滥造、严重注水的剧集取代,被毫无营养,鬼畜乱炖的曲风顶替时,我不知道是我的审美跟不上这个时代了,还是“审美”在当下已经不重要了。

我不禁想起了,民国时代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

他坚持认为审美能力,反应了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


他还提出一个“美育”的概念,意思是指,审美是需要教育的

他说: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转眼100年过去了,似乎现在我们还在追问这个问题:美育重要吗?不重要吗?重要吗?不重要吗......

4、说在最后


这篇稿子抨击了流量小生,揭露了造假现象,同情了老戏骨的遭遇。


然而,一件事让我有了新的思考:也许我也是罪恶链条中的一环

写这篇文章时,我采访了一位95后女生,她是鹿晗粉丝团的骨干。


我把鹿晗归类为“流量明星”,她坚决不同意。

她认为应该是“实力明星”。 我含蓄地表达了鹿晗在《上海城堡》、《择天记》中的表现,应该算不上“实力明星”吧?

谁知那女孩非常激动,甚至带着哭腔和我理论,引来旁边人的侧目。

我马上劝她:“别激动,别激动,不用那么投入吧?” 她强行按捺情绪:“我就喜欢,为什么不能投入?你难道就没喜欢过哪个明星?”

我有没有喜欢过哪个明星? 当然有,就说音乐,我最喜欢许巍。他的每一首歌曲,都让我陶醉。

可是,我为他投入过吗?似乎并没有。


我仅买过他几张唱片,我没去听他的演唱会,我没为他投过票,也没在朋友圈为他打过Call。


甚至,没几个人知道我喜欢许巍。因为我是个理性的人,矜持的人,我只想默默地欣赏许巍的歌曲。

现在已经52岁的许巍,被曝出资产被骗,抑郁症加重,已经快吃不上饭。

所以,那女孩说的是对的,喜欢就要投入啊。

我挺后悔的,早知道,我就多参加他的演唱会,多买他的专辑,多去朋友圈转发他的消息。

其实,有时就是我这种理性的人,把这个世界拱手相让。

看到一部好电影,即使热泪盈眶,也不过是默默回味,分享到朋友圈?算了吧,我可是理性的人;

看到一篇好文章,即使拍案叫绝,也不过是自己消化,分享给别人?算了吧,我可是理性的人。

喜欢的演员和歌星,也不过是自己欣赏,不想告诉别人,只是默默地支持。


我说着劣币驱逐良币,可是我又为良币做过什么?什么都没有,是我眼睁睁地看着良币被驱逐。

而那些爱豆的粉丝们,如此为爱痴狂,如此叫嚣喧闹。

也许她们的绝对人数并不多,但是她们用嗓门占领了公共的注意力。

而我们这些理性的人,都沦为了沉默的螺旋......

粉丝用直升机为鹿晗宣传新歌

美国大选前,有一个叫做《Important-Save the Day-Vote》视频。

视频里有很多好莱坞巨星,发起“恳请你投票活动”。

当时希拉里的支持者,多是崇尚自由、理性的中产阶级。

他们有智慧、有能力。

相反,特朗普的支持者,多为南方的乡巴佬,被称为“红脖子”,文化水平很低,而且狂热、偏激、狭隘。

明星们担心公众舆论被偏激者挤占,于是想呼吁理性的人们来投票。

结局你知道了,理性的人永远干不过偏激的人

因为“红脖子”们的声音够大,到处宣扬,勇于传播;而理性的人呢,矜持、保守,坚守逼格,最终他们也失去了自己的战场。

良叔不关心美国政治,但视频里的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你瞧不起的人。”

是的,有时就是我们这些理性的人,退出了制高点,把话语权让给了那些我们看不起的人。

这又能怨谁呢?

本文作者:良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END——


点击扩展链接,跟良叔一起提升多维竞争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5bLCm8BMH2_cNUgXx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