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目光维度,回往过去的发展历史,不管是经济,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能用"奇迹"二字描述在中国身上。与日俱进的变化,出现在一个"一贫如洗"的国家身上,在历史推进的进程中,谁也没有预想到。
值得一提的是,参考数据中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GDP总值为679亿,人均仅为119元。发展前行,岁月更替,目前我国的GDP总值早已突破90万亿,人均也朝着1万美元的大关迈进。不可否认,从过去到现在,仅用60多年岁月,GDP总量能用翻番上百倍形容。
自本月初,统计局发布了近70年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上取得的重要成果。从1952年到2018年,中国的年平均增长为8.1%,其中在1979年至2018年期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9.4%。在去年的人均国民年收入(GNP)板块中显示,人均为9732美元,收入水平远远要高于中等国家收入,与高等收入国家的1.2万美元相比,其中存有的数字差距并不是很大。
拿时下的货币汇率算下来,9732美元约为6.7万人民币,月平均差17元到人均5600元。那么,月均5600元的收入,你达到这个标准了吗?
这组数据与人均可支配有着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GNP与GDP不同的区别,在大致相差不了多少,只是其蕴含的概念不同。国民收入(人均GNP)具体蕴含的数字为:各企业、政府所得的收入统计,同时居民收入也会纳入其中。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蕴含的数据较为单一,仅统计居民所得。
虽然,两者之间的数据不同,但国民收入(人均GNP)确确实实是我们可以看到,又能拿得到的收入。只不过在两个载体相对比之后,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实际拿到手的收入,也就是常说的可支配收入。
以人均收入划分国家层次的话,主要为四个等级,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根据该项标准,中国人均(GNP)处中等偏上,虽然与高收入国家相差2000多美元,但未来还有着一段漫长的路。
再者,以去年瑞士的人均来作对比,83580美元与9732美元之间,有着8.5倍的差距存在。中国虽有90万亿的经济总量,且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近14亿的人口面前,就算有着近百万亿的GDP总量,但这并不能算什么。以去年1.1万美元的世界人均相比,中国在人均方面还需更加努力,切实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