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还有一周就要到来,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忍不住想写这篇文章。
我有一个同事,前几天突然感觉心绞痛,到医院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当晚就在医院做了十多个小时的手术,还住进了ICU,差点没命。医生说,幸亏来医院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而生病的原因,就是他长期久坐、抽烟、熬夜。
主持人华少,前段时间在某个节目中爆料,自己工作累到吐血,一次竟然就吐了 500cc,肺里面的两根血管都爆掉了,有正常医学常识人都知道,这已经是身体伤害达到极限的表现,普通人捐血安全标准才 200cc 。
这只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现在就在有意无意做着伤害身体的事情,但其实仔细追究起来,很多人熬夜、久坐都是因为玩手机、打游戏,戒除不会对生活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但是坏习惯一旦积累成为习惯,它就会像魔鬼一般缠着一个人,让人难以摆脱。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精力,不要临到生病才知道后悔,给家庭甚至身边的人都带来负担。
美国作者露西·凯拉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一个人在精力下滑的时期不是人到50岁、60岁年老以后,而是经常出现在30多岁。
30多岁的职场人,既要养育后代,赡养父母,还是事业发展的爬坡期和关键期,对一个人的精力要求最为严格,也最容易出现疲惫、暴躁等情绪问题,日积月累,这些问题会将一个人拖垮,直到躺倒病床上。
2003年,效能方面的心理学家吉姆·洛尔(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提出了“精力管理”这个革命性的概念,并在其后的是多年里,把这个改变世界的工作方式引入了诸多世界五百强公司,也真正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效能。
一个人的精力,是一个人做事情最核心、最基础的能力保障。如果身体能量总是很颓废,就很难发挥除正常的工作水平,就会出现,明明一个人很努力,最后却还是在原地踏步的结果。
而掌握精力关系的核心,可以让我们大幅度提升时间效率,提升一个人健康水平,真正帮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上取得大幅进展。
那我们应该如何优化我们的做事风格,提升自己的精力管理水平,一点点改变人生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始改变:
体能,可以简单理解为身体素质,体能是一个人做事情最核心、最基础的能力保障。一个人的白天体能水平,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是否能高度专注,做事是否能有条不紊,做出结果。所以,每个人都要管理好自己的体能。
(1)睡眠
如今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的情况,而良好的睡眠状态可以确保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睡眠状况呢?
(2)饮食
饮食就是一个人精力的来源,它就像火箭的燃料一样重要,能够促进一个人迅速完成目标。而吃饭也不是随便吃,随便吃要么会让一个人快速肥胖,产生惰性,要么让一个人胃口坏掉,不想吃饭,没有精神。
(3)运动
适当锻炼,是如今职场白领最应该做好的事情,很多人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最容易把身体搞坏,而适当运动,可以给大脑提供充分的氧气和养料,并清除代谢的废物,让人精力饱满。
(4)呼吸
呼吸是主要是为了帮助一个人快速进入平静状态,让一个人体能快速得到恢复,面对愤怒和焦虑时,不妨可以试一试:
试一试,现在是不是比平时更加瓶颈和专注了呢?
很多知识工作者,经常要用脑,而大脑其实和身体一样,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运行规律,动静要结合,才能防止脑能不充沛,精力涣散。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脑力的运行能力呢?
《如何向达·芬奇一样思考》一书中,曾经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场合你会获得最佳的灵感?”
大家的答案有洗澡的时候、散步的时候、冥想的时候、听音乐的时候,有意思的是,几乎没有人是在工作中获得最佳的灵感。
(1)冥想
脑能恢复的关键,大脑运行和休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比如说,你在专注做一些脑力工作,感到疲乏时,
可以通过听音乐、洗澡、运动、干家务活等方式,让脑袋处于“低耗能”阶段,获得放松。
如果你想要让脑力获得快速得到恢复, 建议可以通过冥想、跑步、休息这三件事来促进脑力恢复。
(2)锻炼
日本的神经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让一群年轻人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慢跑,四个月后测试他们的记忆力,结果显示他们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都要比四个月前高出了25%。
而一旦这些年轻人停止了锻炼,这个神奇的效果也就慢慢消失了。
做有氧运动5分钟,养成锻炼的习惯,真的非常重要,每个人每天都要安排一段时间锻炼。
(3)休息
在大脑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使用时,最好停下来,放松大脑。这里有一个时间管理的方法很实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后,停下手头工作,看窗外或者起身站一站,然后再进行工作。
这样能够让你的大脑快速切换状态,满足脑力的休息,确保你在高效的时间能够充分应用脑力。
脑能精力是否充沛,决定了你能否专注和高效,可以利用上面三个方法来改善、恢复自己的脑能。
人在积极的情绪中,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做事也更加有效率,成果往往也更加令人满意,就好像车的润滑剂,既省油,又跑得快,让人更加轻松的完成事情。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广交朋友。积极参加各种社群活动,各种大小会议,多链接人脉,并且经营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脉圈子。
其次,常常聚会。定期与朋友、家人聊天、聚会,共同做事,促进亲密关系。
最后,聊天。聊天能够让人的感情变的更加深厚,不要功利心太强,做事必须出成果,与人闲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我们很快找回轻松愉快的状态。
(2)反思自己情绪,不断找到情绪的来源
很多人产生情绪,都是无缘无故的,仔细思考一下,其实都并不是基于事实,都是经过推理得出的结论,最后再根据结论发一顿脾气。
比如同事在你旁边窃窃私语,你就以为对方在讨论你的是非,事实或许真不是讨论你,最后你因为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对方讨论你,你因此生气。
找到情绪的来源,就能很好的破解负面情绪,不断思考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自哪里,如何解决问题能更高,这样就能越来越克制,不会再随便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3)情感肌肉训练
在《精力管理》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其实和我们的肌肉一样,如果长期让它紧绷,它就会很快感到疲劳。
如果能按照一定模式进行训练,让我们的情感稍稍超出一般的压力,之后再马上休息,那么我们的情感精力,就会像经常锻炼的肌肉一样,越来越强壮。
为了让情绪像肌肉一样,变得越来越强壮,我们要不断通过主动通过,比如唱歌、跳舞、瑜伽、读书、听音乐,让自己情绪得到锻炼,减少焦虑,提高自己情感掌控能力,变得更自信。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的:人类不应该询问生活的意义,因为他自己才是需要做出回答的人。他只能为自己的生活作答,并负起相应的责任。
找到人生的意义,挖掘人生最深层的内在驱动,属于长期精力,一个人只有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会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乐此不疲。
所以,去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多问问自己如何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价值的不断放大看作生活和工作的意义,你就会越来越有饱满的精力干事。
每个人补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节奏不同,能力不同,个体不同,但都必须要掌握精力管理,让自己能够做到动静有序,保持身体健康,不断“回血”,创造更大价值,奔向更高的目标。
每个人补充精力的方式都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有些人用聊天的方式、有些人选择运动、有些人喜欢用音乐来放松,有些人则用独处来放松。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都忙成狗了,哪有时间休息。但是,放松过后,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注意力更集中了,精力更充沛了。
布朗喜欢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去散步三到五分钟。他说,散步能找到让自己‘回血’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融入一天的工作中。
—— END ——
责任编辑 | 清风
升职加薪有套路,职场难题有妙招,更多职场秘籍请戳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