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坏的碎片,就如同人走路时,平地踩空一格,一旦出现,事情就会失去控制。职场如战场,见招拆招中,一招出错,心浮气躁间,接下去便成为“招招错”。
同事毛毛在公司工作3年,任劳任怨、做事也勤勤恳恳。在加班已成常态创业公司,毛毛也一直没有抱怨,永远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领导和同事心中,毛毛一直是靠谱的存在。
过年前,公司接到一个咨询项目,正好是毛毛擅长的领域,于是领导便任命毛毛负责整个方案的策划和后期的交接执行。毛毛手中还有个重要的项目,但是看领导比较着急,也没说明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毛毛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在了这个项目上,将其他工作便搁置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领导问毛毛另一个项目的进度,毛毛说因为这次的咨询项目比较急,便搁置了。领导听到后大发雷霆,说毛毛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懂汇报工作,如果他提前说明情况,领导便不会派给他这个活儿。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让公司受到了损失,于是领导一怒之下取消了毛毛的年终奖。
事后,领导总在开会的时候拿这件事举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每次听到毛毛心里还是提心吊胆,虽然也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心中也难免委屈,觉得3年来为公司付出那么多,犯一次错便被领导记住,还总拿来说事,心中特不是滋味。
破窗效应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做过一个实验,他将2辆一模一样的车分别停在了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区。他将停在布朗克斯区的那辆车的顶棚打开,并且将车牌摘掉,当天车子就被偷走了,而在中产阶级社区停放的那辆车,一个星期都没有人理睬。事后,辛巴杜将那辆完整的车敲了个大洞,仅仅几小时,那辆车也就不见了。这便是“破窗效应”的由来,当人们打坏了一间房子的窗户玻璃时,如果主人没有及时维修,别人就会受到某种暗示,去打烂这件房子更多的窗户。
对于职场人来说,没有一个领导不重视“破窗效应”,他们会用心观察员工在工作时“打破的窗户”,如果这个玻璃碎片触及到管理和利益时,就会一直留在领导心里。
一间房间的窗户破了,如果没有及时修补,不久之后其他窗户也会被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了没有被清理的涂鸦,不久之后便会变得乱七八糟,不堪入目;一个干净的地方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会毫不犹豫的随地丢弃垃圾,没有一丝罪恶感。
职场也是一样,每一次“熟视无睹”,后果都可能“满盘皆输”,我们要如何有效避免这一现象呢?
作为企业:
1.防微杜渐,建立制度
作为一家企业,必须要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当员工犯了绝不姑息,一定要及时指正,告诉其错误在哪,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那么其他员工也会效仿,时间长了,再纠正这个问题就变得困难的多。
2.奖励及时“补窗”的人
窗户已经破了,如果能及时修好,减少损失,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在奖励时一定先要指出错误,在表扬其积极改进的态度,看似是奖励,其实也是在提醒其他员工,让他们理解何为“正向破窗效应”。
3.给员工改正的机会
给多时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给员工改正的机会,不要总是揪着一次错误不放,这样的话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另一种“破窗效应”:不停的职责,让“窗户”越来越破,难以修复。
作为员工:
1.不纵容自己
纵容便是给自己犯错的机会,任何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向他人传递一种信息,导致这种不良现象无限扩展。所在,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高度警觉,哪怕对于极小的、极轻微的过失也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就,否则这种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的态度,只会让自己有更多的勇气打破更多的“玻璃窗户”。
2.建一把标尺
在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有一把明确的标尺,比如财务不能贪财,销售不能夸大,甚至是小的要求,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这样便会减少我们犯错的机会。如果毛毛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或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与职责,便不会成为领导每次点名批评的对象。
3.从小事做起
每懈怠一天,就相当于给自己的生活打破一个小洞,不及时修补,只会千疮百孔。工作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想人生破败不堪,千疮百孔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被打破的窗户及时修好,学会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问题,改善修补,避免窗户越破越多。
“破窗”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及时修补。
—— END ——
责任编辑|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