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吟:路过中庙三户梅

2019-09-23   最忆是巢州

作者:苗建武

中秋节俩口子闲步巢湖边,这里花木葱茏,水鸟拍岸,好个美景。快到三户梅村南村口时,一个行车标牌立在眼前,“减速”——这里有座村庄,与碧桂园碧湖翠柳宛近在咫尺的三户梅村。往南瞧,浩瀚的巢湖,行船点点;望北看,杂草丛生,断壁残垣。这里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声,清静而无为。




在清晨,失去渔民小梅弃舵归家时一丝微笑。晚霞中,没有了从老缪家阁楼中传出的歌声。路边水塘里的荷叶搭拉着脑袋,而沟道里的水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不是秋冬来临缘故吧。真是孙辈常吟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里原本一百来户的渔庄只留下几户老人的坚守。日下黄昏,我和老伴,顺道而去,看见一间小屋住着一个老头,这位老人姓梅,我与老梅攀谈起来。




三户梅村多姓梅,梅花的“梅”,老梅八十多岁了,耄耋之年,但是他老骥伏枥还在坚守着这爿故土。乡土难离呵。老梅说,相传这个村子是明代梅氏三兄弟建立的,村子似太极双鱼图,半月形的“门口塘”离我家最近,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口“铁耳塘”形状大小与“门口塘”相近,周围的房子围塘而建,呈放射状。

我早就听说,三户梅有“九龙攒珠”之说,古人,古村落,何缘这等?

前年,说是三户梅村要整体搬迁,改造成美丽乡村,有开发商投资。北村口的老梅家被拆迁办征用,你看那劲头,人喊马嘶的,就连一墙之隔的我们小区也受感染。那时候,人人都在忙乎,什么事都要拉勾排队,村里拉着横幅,“先搬迁,先分房。”我记得这几个大字赫然写着。什么都要签协议的,俗称“签字画押”,那时,村民都瞪着双眼,看着哪家在画押。




我了解了一下,三户梅村民拆迁补偿是这样的。每人45平米新房安置,新房和被拆房分别作价,大概是1000元和500元,各自找差。当然农村也有违章建筑,以2003年为界,分有图的和没图的。拆迁户享有“失地保险,每人年补偿340元。

离老梅家不远处,一个牌牌这样写着“拆迁区域,严禁偷倒垃圾”。老梅说,“当初如果推迟两个月,环保组来了,拆迁就搞不成了,我们三户梅村就还在那里。”一百来户的三户梅村,还有七八户没画押。秋天过去,冬天就要来临,三户梅村改造今年显然是不得结束的。我因此知道,老梅还要在小屋过年的……




巣湖岸边1000米不能盖新房,有关工作还在“回头看”……民宿村不给建了,看样子只有改造成平地花园了。我问了老梅,他也不知道古村的前途。三户梅这座不可移动的文物点,前途不容乐观。




走在村里的小道上,看见树上落下红通通的小果子,我问老伴,她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种,但愿它明年还是那么自然地生长。不知不觉间来到北村口滨湖大道上,突然发现一个“三户梅村”公交车站点,感觉非常刺眼,毕竟这个村庄已经作古荒废了。




祈福三户梅村吧,祈福这座传统的移民古村落。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