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着要买新玩具,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2020-01-10     科学育儿创新社

朋友阿妍吐槽自己家娃,平时也是活泼可爱人见人爱的,但只要带他去商场一个不小心走过玩具柜台,就立刻像被点了穴一样,非得要你给买买买。不买怎么办?哭闹加打滚。

“不知道的以为我是后妈人贩子呢”。

阿妍黯然神伤,给买过,劝过,也骂过,怎奈孩子这次说知道了,下次依然任性不改。

我暗笑:没有任性,不算孩子;没有崩溃,不算父母。

哪对父母没遇到过孩子哭闹赖在玩具柜台前的时刻呢?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困扰,恭喜你,教育孩子的机会来了。

在买玩具问题上如何与孩子好好沟通,是一个亲子双方要共同探讨的长期课题。

为什么孩子总吵着要新玩具?

想知道怎么轻松应对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的状况,就要先了解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好奇心“作祟”

小孩子好奇心爆棚,看见新玩具就想买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他们注意力又很短,没过多久就会被更新鲜的玩具吸引,不仅浪费,也不利于专注力的培养。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多陪孩子探索玩具的新玩法,来重新点燃他的好奇心。

韩国综艺《超人回来了》里,威廉因为买了新玩具,就把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总动员”扔在一边。

于是Sam爸爸请来做配音的好友,上演了一出玩具离家出走的情景剧,威廉被能“说话”的玩具吸引,在对话中再次发现了旧玩具的有趣。

2. 全能自恋未得到满足

全能自恋是每个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我是神,我想要的爸妈都会去做。

如果孩子婴儿期的全能自恋没有被满足,长大就会出现“为所欲为、胡搅蛮缠”的行为。任性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哭求认可”。

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在用哭闹的方式求关注,求陪伴。孩子哭闹着要那个玩具,可能只是为了验证父母是不是爱自己,“我这么坏,可你还爱我”。

3. 渴望认同感、满足感

在幼儿园,拥有新玩具的孩子总是能成为“焦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想获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同,会误以为这都是新玩具带来的。父母可以平时多给鼓励,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知识和新游戏,丰富的内涵一样可以获得同伴的认同。

3种处理方式,解决“我就要”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先别焦虑,我们只要能够以正确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就可以让孩子改变这些不好的习惯!

1.鼓励孩子宣泄情绪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不妨试试先站在一边看着,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要记得适时给他拥抱,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理解他的心情。

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不管买不买玩具爸爸妈妈都会很爱他。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里写道:

大人如何同小孩沟通?第一抱起来,第二蹲下去,第三用他的语言,第四教他说大人的话。

这种方式对0-2岁的宝宝更为有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并不会太长,只要父母好好安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过一会儿他可能就忘记了要玩具这回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短时间比较有效,但却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孩子照样撒泼打滚的。

那么,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下面两种方式可以帮到你。

2.树立规则意识

小孩子看见新玩具就想要,是因为他们搞不清什么叫“想要”,什么叫“需要”。家长说越多道理,越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孩子树立一些规则,教会他选择和思考的能力。

  • 事先约定

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今天我们出来是买什么的,能不能买玩具,如果能可以买几个,可以在买玩具上花多少钱;平时也可以约定,如1个月买一次玩具,完成了什么事情可以买。有了约定,父母的坚持就变得“有理有据”起来。

  • 让孩子自主选择

平时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做选择,选出哪些玩具是很想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的,如果超出预算又该怎么办,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在买玩具前主动思考的习惯,更利于构建理性大脑。

威廉参加玩具拍卖,爸爸给他1万韩元,让他给自己和弟弟买玩具。威廉喜欢的玩具需要9000元,但最终他并没有买,因为自己买了弟弟就没钱买那只非常喜欢的玩偶了。

如果爸爸制止威廉或者指点威廉,势必会激起威廉“想要”或“不公平”的念头。

自主选择会让孩子更配合,更易获得心理满足感。孩子远比我们想得更聪明懂事,父母多放手,也许会得到更多惊喜哦。


  • 把玩具变成惊喜

在平时的生活中先告诉孩子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想要得到就需要努力,这样目标才能一点点实现的。在目标还没有实现之前,要学会克制自己。让孩子明白想拥有一件东西并不是说有马上就有。

然后,父母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把孩子喜欢很久的一个玩具当成惊喜奖励送给他。比如,某一天突然带回一个小汽车并告诉孩子,这是由于最近他每天吃饭的时间比一个月以前缩短了很多而奖励他的。

当奖励有突发性的时候,对孩子而言不但是一个的正面鼓励,还避免了“小红花奖励法”消减孩子兴趣的负面影响。

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总哭喊着要新玩具,不仅考验着父母的耐心,更考验着父母的钱包。

3岁后的孩子知道玩具花钱可以买,但是对钱的多少概念很模糊,这时候,家长就该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啦。

  • 让孩子学习花钱

买东西时可以指导孩子自己付账,教给他辨别钱的面值。可以用等价的方法,比如1个玩具如果买菜,够家里吃半个月这种,来让孩子感受价钱高低的区别。这比和孩子说“咱们家没钱”有用得多。

  • 让孩子学习赚钱

其实我们上面说的积分、攒星星的奖励游戏,就是让孩子体验“赚钱”的一种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真的去体验赚钱。

这个方法Sam爸爸也用过,妈妈过生日时,他带着威廉捡可回收的垃圾换钱买礼物,付出劳动不仅能让孩子体验赚钱不易,还能感受“付出——回报”的成就感。

切记:培养金钱观≠哭穷教育。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购买冲动,而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穷,什么都不能要,更不能让孩子产生不配拥有、和别人不平等的念头。

孩子个性迥异,教育方法也并非千篇一律,孩子任性的时候,也是我们反思教育方法的时候。

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孩子吵着闹着要买的那个玩具,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只有多陪伴孩子,我们才能越来越了解孩子,才不会轻易用成年人的思维定义孩子的行为。

我们成为游刃有余的父母,孩子才能健康快乐、自由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qpwlW8BxtCz63RLH4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