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现在很常见疾病它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主要是疼痛(腰背、四肢等),其次为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肌肉疼痛。
在生活中那我们应该怎么样通过合理营养饮食来治疗与预防呢?
1.合理补钙
首先是注意多吃富钙食品,膳食中钙摄入不足,补钙剂(500~1000mg/d)。钙剂主要分为无机钙和有机钙。无机钙:主要有氯化钙、碳酸钙、活性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等;有机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葡糖醛酸内酯钙;注意钙磷比值:膳食中钙磷比值应在(1~1.5)∶1之间较好。婴儿钙磷摄入量比值宜为2∶1。随着年龄增长,钙吸入较磷下降更快,故比值应高于2∶1。
2.补充微量元素
摄入充足的锌(Zn)、铜(Cu)及氟(F)。
(1)锌、铜的补充:补钙同时补微量元素Zn和Cu比单纯补钙效果好。含锌高的食品有红肉类食品、动物内脏、海产品(海鱼、牡蛎等)、蛋类、大豆、面筋及一些坚果(核桃、花生、松子、瓜子仁)等。含铜高的食物有虾、蟹、贝类(包括牡蛎)、螺、肝脏、肾脏、脑、蘑菇、坚果、干黄豆、巧克力和可可粉等。
(2)氟的补充:氟在骨骼与牙齿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我国规定饮用水含氟量标准为0.5~1mg/L。大部分食品含氟量都很低,只有海鱼(约5~10ppm)、茶叶(中国茶叶约100ppm)等少数食物含氟量较高。饮水是氟的重要来源,水中含氟适宜量为1ppm,这样可使儿童每天得到0.5~1mg的氟,使成人得到1.5~2mg的氟。氟化物对本病的治疗范围是每天吸收10~20mg氟离子。氟化物治疗本病时应同时增加钙的摄入,以及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3。
3.补充维生素
同时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A,活性维生素D3对骨骼健康的作用是双重的,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不仅可以提高骨密度,亦可提高骨强度。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黏多糖的合成,对骨骼钙化有利。膳食摄入不足时,应在膳食外适当补充维生素A制剂。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品有蛋黄、肝脏。深绿色黄红色蔬菜及水果还可以在体内转化生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
4.适量蛋白质
蛋白质不足可能是导致营养不良儿童出现骨骼生长迟缓和骨质量减少的重要病理学因子。但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对钙平衡和骨组织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蛋白质摄入超过100g/d,通过促进尿钙排泄,会导致负钙平衡。
5.多摄入植物化学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人类摄取食物,获得必需营养素,同时也获得一些非营养素成分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泛称为植物化学素。植物化学素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苯酚和多酚类、类黄酮(异黄酮)、木酚素、香豆素和单宁。
让我们一起强壮我们的骨骼、强壮我们的体魄,让我们的身体一直挺拔、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