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敞开大门,在复工中找回生活的节奏

2020-03-24   掌握鲁中

王继洋

据《大河报》报道,3月20日全国486家影院复工,当日总票房1.38万元,其中河南128家影院、广东38家影院,票房均为0元;21日,全国共507家影院复工,全国单日票房3.1万元;22日全国523家影院复工,全国单日票房4.14万元。

对于以往动辄单日票房过亿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复工前3天累计票房不足9万,这样的数据着实有些惨淡。24日,淄博本地影院也将复工,从趋势上来讲,票房估计也不会好看。毕竟,复工后电影院放映的都是一些复映电影,对影迷吸引力不大。不过,当前电影票房低迷,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大家的心理防护还要继续一段时间。影院属于人群密集场所,所以观影者寥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2日,淄博市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明确指出包括影剧院在内的公共和经营场所即日起可恢复开放,但同时要求“加强通风换气、清洗消毒,合理控制场所内人员数量,严格落实对员工健康监测和内部管理措施”。很显然,相关部门认为时机已到,影院也满足了复工条件,才会有复工一说。

当前形势下,复工的影院短期内大概率是赔本赚吆喝。不过对于影迷来说,此次疫情也许是好事——部分影院的卫生条件堪忧,这次疫情,起码提高了对影院的卫生要求。接下来影院要想吸引影迷回归,新风系统的更新与维护,观众座椅的更换和清洁,影院内外环境的消毒保洁工作等,都将成为影院恢复影迷安全感必不可少的日常工作。

影院复工是这样,其他公共和经营场所也该如此。在消费者还没有主动意愿的情况下,复工的初始阶段注定会很艰难——要求高、要求多、要求严,不仅对复工单位和企业是不小的考验,对相关部门也是极大的考验。企业要生存,员工要吃饭,经济要稳定,长时间大范围完全停摆,是经济社会不可承受之重。在有效落实防控要求的基础上,单位和企业复工后的压力,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兜底。

从复工到找回正常生活节奏,需要时间来一点点治愈疫情留给公众的心理创伤。以影院复工为例,既需要影院先打开大门,让一部分胆大的人先去试探,也需要慢慢有人跟进,最后回到影院过往的市场节奏。这需要一个引流的过程,而前提得是先敞开大门。只有更多的公共和经营场所打开大门,公众才会跟着市场的步调找回生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