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7年,当为自己“带盐”的陈欧宣布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个亿的融资后,“娱乐圈纪委”王思聪曾在朋友圈讽刺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两年半的时间过后,以街电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似乎还活得挺不错。
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汽车等一系列共享经济诞生的互联网项目一个接一个“扑街”之后,共享经济似乎已经不被人看好。就连共享单车的领头羊ofo最近两年也是陷入了退押金的无底黑洞,似乎至今也未能自拔。
反倒是一直不被看好的共享充电宝,在洗牌之后,头部企业已经实现了盈利,并且还在继续拓展更大的下沉市场。
要知道,共享充电宝这个项目,曾被认为是伪需求。一方面,当时的人们大多数出门都是自备充电宝,谁会愿意花钱充电?并且现在手机的续航能力也是越来越强,甚至连手机反向充电技术都出来了。又何必去用什么共享的充电宝呢?
不过质疑归质疑,毕竟前两年共享经济确实太火了,风口上的项目,自然少不了有人愿意搏一把。
根据艾瑞发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6到2017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共获得融资31笔,其中28笔发生在2017年,月融资2.3笔,过半数集中在天使轮及以前。
2017年8月,聚美优品完成了以3亿元人民币对街电的认购,占股约60%。之后,便有了王思聪的那一句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言论。
2017年,是共享充电宝最辉煌的一年。
然而此后,共享充电宝就进入了“寒冬”,资本的寒冬,融资方面除了小电科技在2018年3月份获得B+轮融资之外几乎没有。当然,这也不能说就是共享充电宝单方面的问题,资本收紧,加上共享单车的泡沫破裂,让外界对共享经济这个行业都避之少谈。
然而没想到的是,看上去似乎已经凉凉的共享充电宝,经过一年多的“沉寂”之后却翻盘逆袭,还似乎活得挺滋润……
根据Trustdata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5亿人次左右,街电、小电、怪兽充电、来电占据共享充电行业前四,分别占据28.6%、27%、25.1%、15.6%的市场份额。
同时,艾媒咨询的报告指出,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这四家头部品牌已经实现盈利。艾媒咨询还预计,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最终,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中,共享充电宝竟然似乎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可是,就这样一个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伪需求的产品,究竟凭什么逆袭翻盘呢?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之前资本的分析,也有过于理论的成分在里面。
结合现实来讲,就拿手机续航这件事来说。手机的电池容量在增加这没错,但是随着屏幕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大,耗电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手机续航能力并没有多明显的提升。随着5G的成熟,手机还得要塞下更多的东西,续航能力要想有质的提升非常难。
很多人还会疑问,一个充电宝才几十块钱,好的也就上百块,自己买一个就行了,干嘛还要花钱用共享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是越来越“懒”了。伴随着各种移动新兴消费行为的兴起,出门只带一个手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充电宝虽然小,但仍很占地方,尤其是部分女性用户,宁愿包里塞着口红化妆品,也不愿意放着块充电宝。
并且,随着共享充电宝在各个消费场所以及公共区域的布局,导致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就类似于你用惯了微信支付宝支付,就基本不装现金一样。同时,不用下载APP,加上信用免押金的逐渐应用,更是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爱上共享充电宝。
此外,共享充电宝能够比共享汽车、共享单车活得更为滋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运营成本。
不用付出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物料成本更是低了好几倍。并且,和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的链条上有品牌商、代理商和商家三者的参与。日常维护是代理商的事儿,看护则是商家的事儿,而品牌商则是提供硬件和服务。其中,商家更是直接拿取抽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顾客,而付出的只有电费,更是加快了共享充电宝的布局。
在头部品牌均实现盈利的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可以说已经向外界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最起码比共享单车要靠谱一些。并且,作为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街电,更是给聚美优品带来了不小的贡献。数据显示,2018年,街电最高日订单量达180万单,用户首次破亿。同时,聚美优品的财报也指出,街电等新业务为聚美带来了9.3亿元的营业收入。
那么是不是王思聪真的就被打脸了?共享充电宝是否就真的这么赚钱呢?
其实,这个行业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光鲜,要知道最终活下来的也只是少数,而更多企业则是倒在了半路。
成立于2015年的乐电,于2017年10月退出市场;成立于2016年的PP充电于2017年10月因自身原因关停;成立仅仅四个月的放电科技也在当年的10月退出。
此外,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也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在2018年,只有小电和怪兽充电获得了上亿元的融资,2019年更是只有怪兽充电一家。主要的顾虑还是在于这两年资金紧缩,而这个行业烧钱太快,不敢投。
融不到钱,还能盈利,靠的是什么?使用过共享充电宝的人可能都发现了,满屏的广告和涨价,是共享充电宝的主要盈利方式。打开怪兽充电、来电和小电小程序,映入眼帘首先就是广告,尤其是怪兽充电,直接就是满屏的广告。
而在查看附近门店时,更是再弹出一个广告,底部也是各种推广广告,还是轮播,不得不说真是不浪费每一处可以让用户“误触”点击的地方。
所以总的来看,其实在翻盘逆袭的背后,共享充电宝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盈利方式是一块,而涨价乱收费等更是引来消费者的不满。闷声发财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仍难说已经成熟,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拓宽赛道以及融钱。
今年是5G商用的元年,明年更是将会迎来爆发,手机终端的耗电量也会相应提升,在续航技术短期内未能实现突破的前提下,充电宝应该还将会是一个很旺盛的需求。
但是,对于共享充电行业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不能只靠涨价来提高营收,还要依靠精细化运营缩减不必要的成本,并拓展更多盈利模式和渠道,提升本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真正留住用户提升复用率,这可能才是真正活下来的方法。
本期话题:你看好共享充电宝吗?
· END ·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P6KQW8BMH2_cNUgcf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