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年轻化敲警钟:学会这6招,还有机会逆转糖尿病,不能大意

2019-12-14     养生杂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分为4大类。其中,2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其实除了糖尿病患者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是偏高的,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年轻化敲警钟

随着生活和饮食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值得人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以前主要以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近年来,2型糖尿病却呈现“年轻化”趋势。

2013年全国糖尿病调查发现,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为诊断依据,18-39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5.9%,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28.8%。这意味着18-39岁人群中,存在血糖升高(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已经超过1/3(达到34.7%)。

“三高”饮食、“高压”生活成诱因

在中国年轻人中,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超重已成为普遍现象。

此外,现代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挤压“上班族”业余锻炼的时间与精力。白天工作久坐不动,晚上加班熬夜,周末偶有空闲一心只想“宅”在家休息看剧,成了大多数白领的生活常态。作息不规律,也会影响体重。长期“高压”生活,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长此以往,极易引发糖尿病。

北京大学医学部美年公众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宁毅表示,超重和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当前,我国年轻人群中超重/肥胖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低龄化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1991-2011年这二十年间,有46.8%(约4380万)糖尿病患者是由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当前年轻人群中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如不进行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该人群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沉重的糖尿病负担。

那么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该如何应对,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呢?

多管齐下,逆转糖尿病前期高血糖

针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提高人群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与参与度。这部分人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1.饮食控制

处于糖尿病前期首先需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饮食控制是首要的措施。无论是2型糖尿病患者还是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都应该进行低糖低脂饮食,限制热量的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的目标。

2.戒烟限酒

烟酒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所以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积极戒烟限酒。

3.减轻体重

对于肥胖或超重的人群,应积极减轻体重,维持理想的标准体重,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4.适当运动

运动可帮助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也需要运动,特别是在餐后可进行散步或慢跑的运动。

5.情绪管理

一些糖尿病前期的人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这样会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反而对预防2型糖尿病不利,其实只要进行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逆转的,完全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

6.药物

用药如同打战,能不用药乃上策,但是有些人如果迟迟改善生活方式,半年多还是未能恢复血糖正常了,就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降糖药。

一些降糖药物也可以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艾塞那肽等类别的降糖药均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群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其中又以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证据较充分,单用很少引起低血糖。

但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药物并不是首选,只有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效果不佳,且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时,才考虑药物干预。

结语

总之,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干预,这部分人群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非常高,只有管住嘴,迈开腿,全方位进行干预,才能逆转糖尿病前期往糖尿病的进展,恢复血糖正常,真正远离糖尿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425BW8BMH2_cNUgJ0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