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一次减寿10年,这些穴位能助你“佛系养生”

2019-10-25   固生堂中医

诗歌《莫生气》吟诵:“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要想健康活到老,自己脾气先管好。诚如《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



人的情志是个复杂的东西,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七情是脏腑精气应对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由人体脏腑精、气、血所产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所以,当母亲大人看不惯你又干不掉你的时候,常会说:被你气到肝疼。

人为何会“被情所伤”?

情志为脏腑精、气、血所生,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而人体脏腑气机若受“七情”所伤而紊乱、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脏腑中气血运行失常,则病症由此而生。

情志与脏腑,两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

01怒伤肝

肝主疏泄,主藏血而开窍于目。过怒会加重肝气疏泄,使肝气逆行向上,出现血随气逆、气闭神昏的症状。

一个容易动怒的人常伴有面红目赤、头痛头晕、严重者甚至在生气发怒时出现呕血、吐血、猝然昏仆等情况。

《三国演义》里周瑜被诸葛亮一气金疮迸裂坠马,二气金疮再次迸裂,三气旧伤复发、口吐鲜血最后不治身亡。周公瑾若是能沉得住气不动怒,或许还能多活几集。

02喜伤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大喜过度则伤心,使心气涣散不收,心悸怔仲、少气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导致心神失守,神志失常,狂乱等病症。

惊与喜同,伤心。惊则气乱,突然受到惊吓会出现心气紊乱、心神失常、惊慌失措、目瞪口呆等症状。

《范进中举》中范进就是如此,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却惊喜过度疯了。

最后,范进平日里最害怕的老丈人胡屠户凶神恶煞走到范进跟前,说到:“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反手一巴掌呼过去,把他打醒了。

完美诠释了《内经》所言:“喜伤心,恐胜喜。”

03思伤脾

过度思虑或者长期凝神集思会导致脾胃气机郁结,久则伤正,使运化失常,出现食少纳呆,胸脘痞满,腹胀便溏等症。

因此,思虑过度则容易寝食难安,“书呆子”就是这么养成的。

04忧伤肺

长期忧愁不解使气机郁滞,而且忧常和悲、思相结合成病,可伤肺、伤心、伤脾。

伤肺则胸闷、叹息;伤心则忧心忡忡、心胸憋闷;伤脾则食欲不佳、大小便不畅等。

悲与忧同,伤肺。过渡悲伤损耗肺气而使神气消沉,长期沉浸在悲伤中的人常会少气懒言、胸闷气短、精神萎靡或意志消沉等。

好比《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虽才气逼人却多愁善感,会因满地落花而感怀伤己,真真是“忧、思、悲”全集齐了,最终是落得泪尽而逝。

05恐伤肾

长期恐惧不解或者突然受到恐吓会损伤肾气,使气机下陷、肾气不固,表现为大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所以,“吓尿了、吓屎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所以啊,日常生活中,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开朗豁达才能身强体健长命百岁。

生活中“七情”与脏腑的纠葛

“七情”异常变化有可能诱发某种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的病情。如范进的疯癫是突然的惊喜导致;而高血压、胸痹、眩晕等心血管疾病均可能由“七情”刺激诱导发作或加重原有病情。


以下病症是脏腑和“七情”“相爱相杀”的结果。

1、很多人因为情绪过度紧张或突然受到惊吓则会出现胃痛、反酸、胃胀、拉肚子等脾胃不适症状。

2、本身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哮喘的人遇事要戒怒,否则“冲冠一怒”极大概率要进医院急救,重则当场咽气。

3、女性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密切,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因此,女性长期遭遇抑郁、焦虑、发怒、忧愁等不良情绪刺激,会影响人体经络的通畅,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的失常。这无疑是加大了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囊肿、乳腺癌等乳腺疾病风险。

4、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你的女朋友或者太太会莫名其妙地从一只温顺的小白兔变身为凶猛的河东狮,像手榴弹一样一拔就爆,那么极大可能是……“大姨妈”来了。而遭遇更年期综合症的女性犹如核弹一样的存在,不好惹。

其实,她们也不想这样,这种“经行情志异常”的表现,中医称之为肝郁。对待她们,除了好好哄着还是要好好哄着、关爱女性人人有责。

如何调养自己的情志

在中医看来,健康的心理应该如《灵柩·本脏》记载一般,“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

应该如何调摄以达到这样的状态?

中医对与情志相关病症的治疗上,心理疏导、情志调摄、辩证治疗都不可或缺。心病还需心药医,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巧用穴位养护脏腑

日常生活中,控制情绪是关键,养护好五脏六腑是基础。除了早睡早起、饮食有节、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外,推荐这几个要穴,每天揉按能护五脏和调节情绪。

0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人体第一大要穴,每天按揉3到5分钟。特别适合爱生闷气、整天强颜欢笑、心中郁结或抑郁、焦虑、忧愁人士。

02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它算是一个万能穴位,每天按揉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按摩内关穴时要先按一下再揉一下,接着放松,再按,再放,如此循环反复。

03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

揉按涌泉穴能温补肾经、滋补肾阴、滋生肾水、是养肾要穴。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是急救穴之一。

04太渊穴

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用拇指或甲尖掐按太渊穴,每次2到3分钟,能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活络,养护肺脏,有助于辅助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05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用拇指揉按,每次2到3分钟,能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通筋络,是养护多种脏器的重要穴位之一。

为情绪寻找出口

《理瀹骈文》所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无论是唱k、运动、跳舞、写作、作画、下棋、与人倾诉等,要让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合理的出口,适当的宣泄出来,而不能埋在心里。

“有病”找医生,开方调一调

专业的医生是治愈疾病的前提,不可自己私自用方用药,像《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恐胜喜”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非专业人士不可使用,专业人士也应慎用。

“以情制情”需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后再选择适当方法。

简言之,脏腑气机畅,情志调理爽,一生百病少。

医生

(点击图片即可预约专家)


彭德润

内科

简介

“老中医”中医世家,号彭河,三代祖传中医,自幼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跟随父亲习医,学得家传一套验方和真传,到自己悬壶济世治病开方均疗效显著,患者亦互相传颂。自幼受母亲影响该信奉佛法,十多年前有缘得妙一禅师指引,学习《金刚经》知“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奥妙,得佛法真谛。开悟后用佛法的智慧指导医学,临床辩证治疗疾病效果更为显著。独创“彭氏相脉法”可断患者身体气血阴阳之变化、疾病归转和预防治疗未病,指导调理身体,作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手段 。

擅长

治疗肺病咳嗽,胃病,结肠炎,中药调理治疗高血压,关节痛,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病;小儿咳嗽,疳积,消化不良;妇人月经不调,盆腔炎,内分泌失调,脸上黑斑,痤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