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如何让孩子听话?

2020-08-31     人文传媒网

原标题:【教子之道】如何让孩子听话?

【教子之道】如何让孩子听话?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十七集 (上)

0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入则孝”的部分。“入则孝”教我们,如何对父母敬孝,也是一个孝子的行为,我们通过孝子的行为来了解孝子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虽然是行为,最后也内化成了孝子之德,就是孝顺。因为这一节可非常重要, 所以说我们要把“入则孝”这部分重新来做个总结、归纳和梳理,以便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入则孝”这部分如果没有了解透彻,就做不到,那么下边的经文“出则悌 ”、“谨”、“信”、“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可能做的都会很费劲,几乎也做不到。

所以“入则孝”第一开始就说到:“父母呼,应勿缓。”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呼叫我们应该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着重在勿缓,不缓,也就不会懒。

02

“父母呼,唯而不诺,走而不趋,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它是标准,我们看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唯而不诺” 就是迅速的作出应答。

“走而不趋”就是叫你过来,马上,不是跑过来,而是走过来,走,但不是趋, 不是慢慢悠悠的,是迅速的过来。 但不是跑,我们要掌握好尺度,这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

那么“手执业而投之”就是不管你干什么活,你在洗衣服或是在擦地,写作业也好,听到父母的呼唤马上放下,立刻来到父母的身边。 什么也不用说,等一会儿啊,不行 。等两会儿更不行 下午,更不行。不可推迟马上就办,这是对孩子的引导。

如果对我们大人呢?父母来电话了, 如果父母喊你来一趟,我们应该说:“好” 马上去,立刻就去, 这就是我们一个为人子女对父母的呼表现出来孝的行为,我们对父母的“敬”就从“父母呼”开始做起。

03

那么你在吃饭的时候父母叫你怎么办?

立刻把食吐出来,为什么吐出来?

我们知道古人吃饭都细嚼慢咽,不像我们现在吃饭很快,如果要叫我,我马上咽下去,之后我再去。

为什么吐出来?因为食物不嚼烂它到胃里难以消化, 会影响你的脾胃健康,所以说要吐出来,然后立刻到父母那里去。

我们曾经听到一句成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当时为了求取贤人,贤人来拜访了,周公正在吃饭,那怎么办呢?他就把正在吃的食物吐出来,而去接待贤人。这个贤人就是帮他治理国家的人,贤能之人。

你看对于贤人求知若渴,周公这种恭敬心从哪来的呢?周公从小的时候,他就养成“父母呼,应勿缓” 这样的好习惯。

04

“食在口则吐之 ”这是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对父母恭敬的一个态度。 “呼”我们的教学,我们以后教孩子就从这方面下手,他在这方面做到了,那么往下的经文“父母命,行勿懒”等等他就都能做到了。

如果他慢吞吞的,或者懒洋洋的,这绝对不行。你想让他听话,他眼里根本没有父母,怎么可能听你的。

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敬,或者敬的成分不够,这都不行,当然,真“呼”“应勿缓”也未必是真“敬” 但是,我们要从这调教孩子,或者我们自己要从这方面入手。

我们可以看这个人,如果老师叫他,长者叫或是哪个人叫他,他立刻就来,立刻就行动,这说明对这个人很尊重,因为心里有对方,所以说他才能表现出这种行为。要知道“父母呼,应勿缓”勿缓,锻炼人勿缓,勿缓就是“敬”。这是做人的标准。

虽然是行为,但是内心是充满了对父母和长者的敬,如果老师这个事情或是长辈的事情重要,你什么事儿都要放下,先做老师长辈吩咐的事情,这就是“应勿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v7HQ3QBd8y1i3sJIy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