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所以伟大,因为他们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父母给予孩子太多的爱,但却没有换回孩子和父母一条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两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报告》。该课题组对搜集到的3228名中国高中生,1519名美国高中生,1705名日本高中生和2015名韩国高中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高中生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情感支持在四国中最低,而其他三个国家高中生分别比中国高中生高了11分、5分、2分。
中美日韩四国父母,恐怕中国的父母为孩子操心付出的精力高居首位,将其他三国的父母远远抛在后面。但有一个事实:中国父母为孩子付出最多,却极少被孩子感知到,也很少获得来自孩子的爱。这是不是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倾尽所有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回忆孩子小的时候,妈妈陪伴在身边母子俩无话不谈,孩子无话不问,一点距离都没有,那种亲爱,别人无法替代,羡煞人!伴随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也开始更辛苦了,她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早早给孩子一生的规划都精心的设计好了,所以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这样不听话怎么对得起我呢?”让孩子一点点变得沉默,真的是无话可说了。
在孩子的心里:“曾经那么了解自己愿意听自己倾诉的妈妈,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没有时间听我的心声,也不允许我再发表自己的无稽想法。看到妈妈每天为了生活而忙碌的背影,对我而言只剩下交上一份令她满意的考试答卷。”
“
妈妈:“你什么时候问过我的感受?问过我需不需要,征询过我的意见?”这是很多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心中的呐喊。
”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爱语中充满了伤害。有人说这句话可以堪称是经典,分分秒秒杀孩子不费吹灰之力!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老艺术家对独女要求特别严苛,女儿后来读到了常春藤的博士。她去美国看女儿,不知道为什么就指责起女儿来了。
她女儿问她一句:“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她回了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女儿一听,翻身就跳下阳台,没救回来。其实这个母亲何尝不是爱女儿爱到骨子里的?在外人面前她真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夸上天,从她的言词中能听到无法掩饰的自豪,但在孩子面前却固执的连半句赞美之言也不肯说出来。
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提倡不夸奖孩子吗?一夸她就不思进取了。
鼓励和夸奖两个词,对有的父母来说的确需要了解一下。夸是什么?“夸”这个字,上面一个“大”字,下面一个“亏”字,意味着“夸”是要吃大亏的。如果孩子有点小成绩,做父母的就很得意,每天把他的成绩挂在嘴边,逢人便夸,极容易让孩子长傲慢长浮华,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而鼓励是在孩子做对某事或是孩子没有做对但他心里需要的时候,父母给予孩子的肯定,让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很在乎他,父母在乎他的努力和不放弃的精神。鼓励会增长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会成为他成长动力的源泉。如果孩子很努力了或者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时,父母表现出来的是视而不见,无疑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也会打折。
试想一位老师、一名同学都会给他一些适当的鼓励,回到父母这里却被说得一无是处,变成了废物。我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再强大,也接受不了父母这种逆向的家庭教育。
任何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教育的危机是当前不容忽视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视频中那样的悲剧发生,身为父母补上教育这堂课吧,回到和孩子小时候亲爱的关系上,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成长是有有效期的,我们一生不能带着遗憾做父母,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