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祖父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谁?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着要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能够好做事,不用顾于他是长子,能直接就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诸位朋友,这个家族什么都能让,天下都能让出来,而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再来,不只让出了孝道,还让出了什么?兄弟的友爱,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东西兄弟不能相让?除了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什么?让出了忠,忠于天下人民。因为他这么一让,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没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所以,有孝、有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的提升,不断的流露出来。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有没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我们再看看,孩子叛逆是结果,原因在哪?我们来思考一下。听说叛逆叫正常,有没有这个说法?有?听谁讲的?把他找出来,误导!请问五十年前,你有没有听过叛逆两个字?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你有没有看过叛逆两个字?你看,都没看过。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厉不厉害?为什么四千多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么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是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导?不是!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
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么?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现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顺,十件事顺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顺他,他会怎么样?会大哭大闹。你又没有原则,他一发脾气你又说什么?好了好了,给你买!那他就攻城略地,你是会节节败退。
所以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夹起来,马上夹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你的孩子看了,会不会说:爸,你怎么都没想到我!不会,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我们打开冰箱,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我的父亲水果拿对了,假如我父亲在我小时候水果拿错了,那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跟诸位朋友讲课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说:蔡老师,有这么严重吗?拿个水果就能影响这么大?有没有影响?真有。小时候我们看父母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东西都先给爷爷奶奶吃,我们很自然就效法、就学习。其实我是很有可能变成败家子的,你们有没有看出来?因为我是独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因为我爷爷也是长子。
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这个“自私”,现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着想,我们父母当榜样。
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我们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孩子的内心服不服气?不服气!你说对你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也没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到哪一天会爆发?突然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还要不要听你的?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