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短暂停留---第七篇:好戏才刚刚上演!
本篇就说说我离开这家公司后,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这家公司的发展情况。
虽然离开了这家公司,但是后来还陆陆续续回去几次,一样感到很亲切。
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新公司那边很忙,就没有再去过,只是在QQ上和另一个产品经理经常聊天,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
一天,我看到他在线,就和他聊了起来,我问他怎么样,融资到位了吧。
他说到位了,我心想,你算是赶上好机会了,怎么还不得弄点期权什么的。
我赶忙向他表示祝贺,说这有钱了,你就可以放开干了。
他暂时的沉默,然后过了一会,他对我说,过几天我也要走了。
我非常诧异,不会是我的离职对他有了影响了吧,不可能呀,这都多少天了,就说我再有魅力,也不至于这么有魅力吧,哇咔咔。
我赶忙追问是怎么回事,Y经理那边同意吗?毕竟我离开的时候才两个产品经理,他这一走,好嘛,Y经理成光杆司令了。
他发过来一个苦笑的表情,然后就说了一大堆,大致的意思是:
公司不是融资到位了吗,有钱了,就开始大规模招人,来了很多空降兵,大部分是sina过来的,包括一个产品总监以及好几个产品经理,还有技术也是,销售也是,他现在就像是没了亲娘的孩子,在公司内孤立无援。
我问他Y经理呢,他毕竟是新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啊,你又是他亲自招的公司第二个产品经理,应该照应一下你啊。
他又是一个苦笑,别说Y了,他都被边缘化了,现在好像成什么市场部总监还是什么了,反正肯定和产品管理是没什么关系了。
说完,又和我说了一些公司的事情,说公司马上就要搬家了,搬到清华科技园那边,就在谷歌的对面……
再往后的他说什么,我就没有认真看了,只是应付一下,现在脑袋里是乱混混的,不至于吧,这才多长时间啊,公司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个产品经理要离职,Y经理被边缘化,空降兵大量进入,人员大量扩招,以高薪从北京很多著名的公司挖人,有钱了也不能这样对待老员工(其实也不老,相对于空降的)啊。
尤其是Y经理,真是有些不公啊,我在的时候好歹是一个新产品事业部的总经理,不管手下几个人,级别在那里摆着呢,但是现在只是沦为了一个负责市场的中层,我猜测他现在一定很失落了。
我不由地又想起我在离职的时候,他说的那句话:把自己的事业赌到这家公司上了。
现在不知道他是否还认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呢?
想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感到有些庆幸,幸亏自己离开了,否则难免也是这个哥们的下场,区别仅仅在于晚几天离职而已。
像这种有钱后,大量进入空降兵的事情我以前只是听说过,没有亲身经历过,因为以前的公司都是属于温饱型的,没什么钱养这么多空降兵,这次倒是让我见识了公司有钱后的用人观。
就是一句话:也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其实到现在,我依然坚持我的一个观点:产品经理一定要侧重进行内部挖掘和培养,这才是稳固公司产品管理体系的基础。
适当地外聘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定要尽快让产品经理融入到文化中,否则产品经理就会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对公司的业务是大大的不利的。
再说现在产品经理的人群数量有了成倍的增长,但毕竟合格的产品经理是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潜力的,千万不要用可有可无的心态对待啊。
我不知道空降兵对公司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们是否是真正因为事业(例如Y经理)的驱动加入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中国许多公司的空降兵其实并不成功,主要有两个因素:
1、公司文化的差异:空降兵无法适应新公司的文化,并且一厢情愿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结果最后是鸡飞蛋打。
2、旧有势力的影响:公司的老员工必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空降兵面和心不和,这样就会让空降兵很难开展工作。
3、空降兵自身的原因:中国目前还是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很多人来公司只是为了简单的一个原因,比方说更高的薪资,更高的职位,而绝少有真正基于事业驱动的动机。
而我们许多的产品经理,包括我自己,又有多少是事业驱动型的呢?
我真的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吗?
我在听到这个情况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心态,但是随着我在新公司的一步步深入,我才明白,我这种庆幸简直就是井底之蛙的想法,真正给力的其实是在新公司,以前那些公司所经历的在它的面前简直是不值一谈,什么办公室政治,空降兵文化,高层的暴发户心态,业务的好大喜功等等,一切我经历和没有经历过的都在这家公司同台上演了,而我们这些人也作为蹩脚的演员在台上狼狈地应付着。
好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