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勤奋,哪就有成功。”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有收获,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思维定式。
人生真正难的或许不是努力,能够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也并非勤奋努力,而是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边际成本。
古人云: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所谓的“尺度”,看似是个测量单位,实则却从经济学角度反映了一个道理,即:凡事皆有代价。
代价,也是成本,但它不仅仅指金钱。
这世界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愿意为你提供免费的服务,放心,他的客户不是你,而你只是他的产品。
好比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困惑,好奇为什么校门口前的酒吧动不动就搞什么“Lady’s Night”,只知道每逢活动日,总有一帮豺狼饿虎蜂拥而至。
后来我才明白,那时的女生只爱热闹不爱喝酒,酒吧的利润来源于男生。换言之,酒吧经营的产品是女人,真正的掏钱的客户是男人。
又如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的搜索引擎,看似免费不花钱,实际上早就被人当产品给卖了。搜索引擎要的是规模,广告主要的是曝光率,这就是利益和代价的转移。
因此我们常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别人往往需要通过巨大代价才能换来的,如时间、注意力,如今他却可以通过免费获得,何乐而不为?
所以,回过头来看,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算账的过程,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资源。
可不幸的是,自打我们从降临人世的第一天开始,生命便进入了倒计时:这笔资源在一分一秒不断损耗。
于是,很多人便开始关注ROI“即投资回报率,ROI=(回报-成本)/总投入”,争取想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收益。
然而,人生的命运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因此,高手才往往更加在乎成本,并越发重视每一次时间投入所带来的效用。
换句话说,未来不可预测,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时间的数量,但却能把握自己时间投入的质量。
所以,倘若我们想更有效的利用好时间,获得稳定而持续的成长,那就不得不具备一种“成本思维”,从以下3个维度改善自己的成本效率:
自由即枷锁,选择即放弃。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取舍的过程,有选择就会有成本。简言之,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某种东西,这就是“机会成本”。
上述道理看似简单,然而知易行难。
好比婚姻选择、人生事业,多半时候我们并非是不知道该如何努力,而是压根儿不清楚该如何选择。因为你每做出的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是对另一种选择的透支。
换句话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努力本身,而是当你太自由、没方向的时候。
举例而言。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一门心思就想创业。面对着崭新的世界,我感觉到处是机会、遍地是黄金。
可问题来了,机会那么多,我却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因为我心想倘若自己做了A,但投资人却看好B,那岂不错失良机?
与此同时,我身边有个朋友也面临类似的困扰。于是他憋出来一个损招,自己同时做了三份屁屁踢(商业计划书),面对不同赛道的投资人分别拿出不同的方案。
不幸的是,创投圈实在太小了。后来,这哥们儿不但没融到资,最终还背负了一身“不靠谱”的罪名,只得灰溜溜跑去打工了。
所以,当机会成本出现时,它意味着我们该如何将一个开放式的选择,转化为一个封闭式的具体目标。
这就像我小时候做数学题,大多情况下我无法辨别正确答案,所以最佳的策略是使用“排除法”,即找到自己的“Stop doing list”(不为清单)。
我们一生都会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有的选择做对了,有的选择做错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后者。
比如选择伴侣,每个人都期望能遇见更好的,没人愿意将就凑合。
然而“更好”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你看凡是那些幸福的婚姻伴侣,成就两者的并非是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最好,而是他们懂得什么是最不想要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天赋叫做“只选对的”,但我们却可以借助自己的经历学会摒除那些错误的选择。
这个道理放到商业中尤其适用。比如步步高、OPPO/vivo等公司的背后操盘手段永平,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始终坚持一套自己的“Stop doing list”,例如:
没有销售部(满足用户需求为先,而不是靠一味地推销);
不单独和客户谈价格(所有客户一个价,省了双方大量时间精力);
不代工(代工的产品没有大的差异化,很难有利润);
没有有息贷款(永远不会倒在资金链断链上);
尽量不见媒体(防止抢了核心团队功臣的功劳);
不过度社交(与其结识一批泛泛之交,不如投资健康)。
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段永平看来,不做不对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难。因为后者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反而提升了效率。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也告诉了我们,所谓好坏优劣,并非取决于大家如何判断,而关键在于你需要为之付出怎样的成本。
这就好比之前我做产品设计公司,秉承“来者都是客”的理念,不管什么客户我都接。毕竟,拒绝一单生意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可后来,我逐渐发现自己在所有的单点上都失去了竞争优势,时而久之,客户纷纷离我而去。
因此,回过头来看,若想减少机会成本对你带来的损失,就要利用“stop doing list”不断缩减自己的选项,排除那些因短期利益所为你带来的干扰。
尤其是人到三十,若想后发先至,则要考虑的不再是更多选择,而应该是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赛道上,争取到你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