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南阳视湖北籍来宛人员为亲人,对他们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照料,尽最大可能提供衣食住行等帮助,用割舍不断的兄弟情谊谱写出“豫鄂一家亲”的大爱之歌。
“友谊桥”上见友谊
在新野县五星镇的判官庄村,当地村民管“孟渠”上的豫鄂两省分界桥叫“友谊桥”。
疫情防控以来,豫鄂两省在“友谊桥”两头先后设立了疫情防控卡点,因为位于桥那头的湖北省襄阳市朱集镇翟湾村村民平时生活购物都是去五星镇的集市,往来就成了大家的“烦心事”。
为保证湖北父老乡亲的生产生活不被疫情所困,判官庄村主动与翟湾村结合,由翟湾村及时统计群众需求、列出清单,判官庄村再统一采购,经消毒后送到“友谊桥”上,由他们接收拉走。
在邓州、唐河等与湖北相邻的地方都有“友谊桥”的感人故事。
邓州市构林镇董家村村民胡云芝的娘家就在对面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的石黄村。董家村和石黄村亲戚摞亲戚,两村关系非同一般。
1月23日一大早,两村之间竖起了挡板。看似绝情的“封村”,并没有隔断两村之间的情谊。石黄村医疗物资短缺,董家村为他们送去了84消毒液和医用口罩,两个村子同时开展消毒,共同抗击疫情。
“饭店就是我的家”
“在疫情面前,让漂泊在外的湖北乡邻感受到温暖关怀,作为南阳人,我们责无旁贷。”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卧龙区主动将南阳国际饭店设置为临时周转点,承担起接待滞留在南阳的湖北籍客人的任务。
“要不是国际饭店接待,我真的没地方去,感谢卧龙区、感谢南阳市!”2月6日上午,42岁的湖北客人郑立飞满是感激地说。
说起这些天的经历,他几度哽咽。在外地打工的他,因疫情防控,遇到老家襄阳封城,他只能在南阳下车。下车时,他身无分文、已经两天没吃饭。被工作人员接到国际饭店后,郑立飞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小刘是在广州上大学的襄阳人,工作人员发现他时,已是凌晨,而他已在南阳火车站里呆了整整一天。湖北全境不能下车,襄阳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小刘出门时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国际饭店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情况,决定减免他的住宿费用,让他安心在这里住下。几天下来,小刘感受到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关心、爱护,他见了值班经理,亲切地叫“叔”,见了值班的女医生,亲切地叫“姨”。
据统计,1月19日至今,南阳国际饭店共接待湖北籍客人19批26人。
“爱”的返乡中转站
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不少湖北籍返乡乘客,选择相距湖北较近的南阳下车。而下车之后如何中转回家成了乘客的难题。
宛城区茶庵乡南阳东站检查站的党员干部早早地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他们及时建立了临时医务室、保障供应室和运输分队。在这些乘客下车后,首先对其进行登记备案、体检观察,然后保障其基本生活。在没有疫情症状后,由临时运输分队司机和医务人员,用专车送他们到湖北当地的检查站,完成交接。
据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阳东站检查站工作人员已往返5000余公里,帮助湖北籍乘客28人顺利返乡。
南阳报业传媒记者 曹学祥 陈杰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OFdW3ABgx9BqZZIAB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