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河南省将有三次降水过程 专家解读今年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强

2020-07-27     南阳报业传媒

原标题:本周河南省将有三次降水过程 专家解读今年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强

本周河南省仍多阵雨、雷雨天气。强降水易引发城市内涝及农田积涝,建议农民朋友雨后及时排水散墒,减轻渍涝危害。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苏爱芳说,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我省各个流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从降水趋势来看,8月1日前,北中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他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水平。预计7月底之前我省东部总降水量可达30mm~60mm;其他地区60mm~120mm,局部150mm~200mm。

省气象台预测,本周河南省共有三次主要降水过程。28日夜里,西南部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局部大到暴雨。29日到30日,全省有一次大范围较强降水天气过程,西南部、北中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31日到8月1日,北部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

气象专家解读:今年河南省淮河流域暴雨咋恁强

入汛以来,淮河流域主雨带南北摆动,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累计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淮河流域洪水。今年我省淮河流域暴雨为什么这么强?有哪些特征?7月25日,我们就此采访了相关气象专家。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成因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说,2019年秋季开始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显著偏强,副高引导的水汽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输送明显偏强;南海夏季风爆发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输送也较强,使得今年向长江中下游水汽输送较往年偏强。

“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偏强。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偏多。与此同时,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抑制了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台风的生成。”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牛淑贞说,这也是造成河南在6月8日前全省干旱,之后旱涝急转的原因。

副高南北摆动,我国主雨带也随之南北摆动,致使位于河南南部的信阳市和安徽等地的淮河流域自6月底以来强降水不断,特别是7月11日至13日和17日至19日,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江淮切变线的影响,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导致淮河流域洪水发生,信阳市的固始、商城一带水位超警。

7月21日至22日,受副高加强和切变线北抬影响,北方高空槽东移,在黄淮地区形成低涡切变线,我省黄淮之间出现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量级达暴雨,其中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周口4市出现局地特大暴雨。

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有什么特征

据统计,6月以来,我省淮河流域共有8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其中7次强降水中心位于信阳地区。6月8日以来,流域平均降水日数22天,较常年偏多6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多。

入汛以来,信阳大部累计降水量超过800mm,已超过汛期(6月至8月)的常年值;信阳、新县、商城、潢川、固始、罗山和光山7地累计降水量突破其建站以来同期最高纪录。此外,5月10日至6月8日,我省淮河流域无明显降水,高温天气频发,雨少温高导致气象干旱严重。6月8日以后,淮河流域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信阳地区多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发生旱涝急转,信阳大部洪涝灾害严重,白露河、史灌河超保证水位,王家坝时隔13年开闸泄洪。

“本次淮河流域暴雨洪涝过程呈现降水持续时间长、雨区重叠度高,降水极端性强、多地雨量破纪录,汛期旱涝急转、局地洪涝灾害重三大特点。”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朱业玉说。

汛期气象部门出了哪些硬招

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全省3个国家级卫星地面站、3个高空气象探测站、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1部应急监测指挥车、260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迅速发挥立体化气象灾害精密监测网络优势,地面雨情每10分钟更新1次,雷达组网拼图6分钟1次,遥感监测30分钟扫描1次,现场更是做到分钟级监测,对暴雨影响区域及其上下游开展全方位的不间断监视,为雨情变化提供翔实、可靠的研判依据。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郑世林介绍,在应急响应期间,我省共发布预警信息508条,其中暴雨预警335次,接收人次1000余万人,直达各级应急责任人。

来源:河南发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ySdjnMBnkjnB-0z1p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