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互联网
1853年,鄱阳湖边,一场水战之后。
破旧的甲板上,一个胡子花白、面色蜡黄的老大叔,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身旁围着很多官兵,为他捶胸、捶背、号脉、掐人中……
一年后,这一幕再次重演。“老大叔”再次跳水自杀,再次被救活。
两次自杀,都是因为他率领乡勇,和太平军打仗,结果惨败成狗,被揍出翔。
“老大叔”其实并不老,当时也就四十岁出头。一百多年后,林志颖、吴尊、林志玲等N多明星,在他那个岁数,都不断拍偶像剧、演小鲜肉。
人比人,气死人。哪儿说理去?
“老大叔”在自杀未遂的当晚,发着高烧,一把鼻涕一把泪,仔细修改奏折。他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
他一点也不想死,自杀是演戏,做给上头看,以求战败之罪能被宽恕。操练乡勇来对抗太平军,是他提出的方案,他已骑虎难下。
他也许想不到,十几年后,他将位极人臣。但是,当他站在官场食物链的顶峰时,却“但求速死”——看透了一切,也厌倦了一切,只求能够安安稳稳地寿终正寝。
他这一辈子,过得都很苦,活脱脱一个diao丝。
但他名满天下,至今被很多人当做史诗般的传奇,倍加膜拜:“做官必学曾国藩……”
——图自互联网
1
曾国藩从小,就不是个聪明孩子。
每次背书,曾国藩往往要反复读几十遍,再抄写几十遍,最后还是背不下来。
也许,脑瓜笨,是老曾家的基因。
曾国藩的老爸曾麟书,从小就是个书虫,但他从十多岁考到了四十多岁,连续16次名落孙山,第17次才考上秀才。
曾国藩是曾麟书的长子,被寄予厚望。从小,他被爹妈逼着苦读圣贤书,学做八股文。
他连续考了三次进士,前两次都名落孙山。
曾国藩也曾灰心过,甚至想过自杀。但他很快想到了四个字:我不甘心!
他给自己取个别名叫“涤生”,意思是洗净内心的污垢,开始新的生活。
无论多苦多难,或者命运多么不公,就算是diao丝一样的整日穷忙,看不到出路,也要挺起两根穷骨头,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是少年曾国藩的志向,为此,他坚持了一辈子。
——图自互联网
2
年近三十的曾国藩,第三次考进士,虽然分数依然不合格,却意外交了好运。
他被道光皇帝“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赐同进士出身”,就是皇帝公开宣布:这几个考生虽然成绩差点,但在朕的面子上,就算他们考中了吧!
这样一来,曾国藩就有了在朝任职的资格,做了基层公务猿。
和真正的进士比,曾国藩难免脸上无光。当时有个对联,上联是“替如夫人洗脚”,下联就是“赐同进士出身”,黑的就是曾国藩这种人。
但是,曾国藩有股“湖南骡子”的韧性。即使是闲职,他也能找到事情做,自愿每天996,往往还真能搞出点啥名堂。
曾国藩成了官场的异类,连军机大臣穆彰阿,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穆彰阿不是什么好鸟儿,治国无能,弄权有术。但曾国藩是个清官,没有小辫子可抓,而且特别勤恳能干。
穆彰阿索性做个人情,主动提拔曾国藩。毕竟,在任何地方,都需要能干活儿的。
曾国藩被委派清查国库。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儿。
入库前,他当众脱得一丝不挂,以此表示:我干干净净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一文钱也带不走。
他成了满朝文武的笑料。
然而,道光皇帝对曾国藩刮目相看。
此后,兵部、工部的各种麻烦事,往往都交给曾国藩处理,曾国藩经常通宵加班,把一大堆苦活累活干完。
于是,曾国藩创造了晚清官场上的一项纪录:十年之内,七次升职。
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刚刚三十多岁,就已经满脸皱纹,比很多六十岁的人还显老。
——图自互联网
3
从37岁到39岁,曾国藩的仕途,爆发了两起重大危机。
曾国藩的老爸曾麟书,突然生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的礼法,曾国藩不得不暂时辞职回乡,守孝三年。
曾国藩回乡守孝期间,道光皇帝也突然病故。新继位的咸丰皇帝,罢免了穆彰阿,提拔了一批新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国藩的仕途,也将走到尽头。
偏巧在这时,“太平天国”爆发了。
这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几年内死亡上亿人口的空前浩劫,但对于曾国藩而言,却成了超凡入圣的天赐良机。
他做了一件“打擦边球”的大事儿:散尽家财,招募乡勇,抵抗太平军。
做这种事,很容易遭到朝廷的猜忌。但当时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大清朝事态危机。皇上默许了曾国藩的做法。
没有任何军事背景的曾国藩,凭着多年苦读史书的感悟,坚持这样一个看上去最笨的战术:
扎死寨,打硬仗。
即使朝廷的正规军,往往也不是太平天国的对手。这个天赋并不高的书生,带着一帮临时招募的业余民兵,用最笨的战术,豁出老命,和太平军正面对抗。
连吃败仗,是必然的。
——图自互联网
4
然而,只要一息尚存,曾国藩就会再次向太平军发起挑战。一次次惨败,没能杀死曾国藩,却让他更加强悍。
一些怀才不遇的社会边缘人,以及一些开明官员,都发觉曾国藩非同一般,纷纷靠拢在他周围,为他出谋划策。
有个怪才,四十多岁了,还混在社会底层。他曾给太平军写信,要求加入,自信只要给他一支队伍,他就能直捣京师,改朝换代。
但是,太平天国的那些王爷,根本看不上这位脾气很坏的怪才。而这位怪才,是孔孟的信徒,太平军公开侮辱孔孟,让这位怪才非常反感。
于是,这位怪才成了太平军的死敌,给一位抵抗太平军的地方官员做师爷。后来,他结识了曾国藩。
他的脾气实在太坏,经常和曾国藩当面顶撞。老曾那时候,是成千上万名乡勇的统帅,只要一声令下,当场就可以把那个讨人嫌的怪才,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但曾国藩知道,此人胸有韬略,战略战术比自己高明。
很多次,他被那位怪才,怼得无话可说。他自我解嘲道:“季子才高,常与我意见相左。”那位怪才立刻一句话怼回去:“藩侯当国,可问他经济何曾!”
“季高”是这位怪才的字,他的大名,叫左宗棠。
曾国藩被左宗棠怼了很久,一次次忍耐,一次次按照老左的计谋打胜仗。他没有独吞老左的功劳,相反,他竭力向朝廷保举左宗棠。
左宗棠被破格提拔为封疆大吏,他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几年,风光无限。
像左宗棠这样,被曾国藩保举做官的能人,不在少数。
但他自己,却在攻克太平天国之后,解散了一手创立的湘军,公开表示:“百战归来再读书。”
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招来朝廷的猜忌,很可能会和昔日的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的结局!
——图自互联网
5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作战十几年,这是他最为精彩,也充满惊涛骇浪的日子。
这也是《曾国藩传》的精华。对这部分,本文就不做太多的剧透了。
《曾国藩家书》中说得好:剧透一时爽,万年火葬场!(这一句纯属小编虚构~~)
无论戎马生涯,还是凯旋归来后被封为一等毅勇侯,位极人臣,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都认准了一条“死理儿”:
“不晏起。”
晏,就是晚的意思。不晏起,就是不晚起床,不睡懒觉。
天还没亮就起来,要么读书,要么写作,要么处理公务。几十年不变。
有人吐槽他:无论多么富贵,也是穷人的命。或者说,diao丝的命。
6
从1864年打垮太平天国,到1872年初生命终止,老曾在位极人臣的光环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八年。但他每一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眼看着大清朝一天天的溃烂下去,但一肚子话,都不敢说出口,生怕被抓住小辫子。他希望子孙后代,都永远不要从政。
他私下吐槽说,最厌恶“不痛不痒的套话”,但他自己,却只能“多磕头,少说话”。
晚年的曾国藩,尽管心怀一腔热血,却处处表现得像个油腻老男人。他在日记中说:宁愿自己早点死去。
这似乎是diao丝的最高境界。
——图自互联网
7
1872年,曾国藩突然患病,没多久就死了,活了不到61岁。
临终前,他给朝廷最后的建议,是选派一些贫苦儿童,出洋深造。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首批出洋深造的儿童,包括晚清杰出的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死后的他,成了很多人渴望效仿的楷模,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像他。
也有不少人咒骂他,但他注定无法磨灭。
这位从不肯睡懒觉,终日劳苦,额头纹格外分明的史诗级大神,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可能过得比所谓的diao丝还累,还苦。
曾国藩的各种是是非非,都是一段道不尽的人间传奇。
本文也只能略微谈谈曾国藩的一个侧面。他的更多侧面,和更为丰富而精彩的生涯,在此,强烈推荐全景展现一代大神非凡生涯的《曾国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