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送礼,我们都踩过的坑...... | 如何送礼,这几招告诉你

2019-08-20   柒舟说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旅游,花了很多钱给同事买礼物,人肉背回来,但同事们非但不领情,反而在背后骂你抠门?

你花时间精挑细选的礼物,对方从来不用,甚至直接挂到闲鱼上卖掉?

逢年过节,你送给客户走心的礼物,被客户转送几圈又回到你手里。

......

这些例子举不胜举,让你又委屈,又无奈。

这些都是因为你不会送礼。


那么,什么才是送礼的正确打开方式?

“送”和“礼”都很关键,不要从自己出发,而是要让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感。

分享一个我最近的故事:

晚上加班写完方案准备离开办公室时,发现小玲趴在办公位上小声抽泣。

小玲是公司的实习生,由于来至农村,家庭比较困难,读研究生期间就出来兼职。

工作上非常努力,生活也很简朴,为人踏实,很受公司同事的欢迎。

由于她家条件不是很好,读书的时候是村民一起资助她坚持学业,等她开始实习,有工资后,开始给每家每户准备礼物,报答大家的资助之情。虽然钱不多,但小玲精打细算,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套衣服。

端午节的时候,一个人带了三大箱衣服回到家乡。虽然非常累,但是她看着村子里每个人都拿到了她准备的衣服,非常开心。

前几天,她弟弟也本科毕业,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也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乡亲们准备了礼物。弟弟给每家送了一瓶最便宜的进口红酒。

对弟弟的行为,一贯节省的姐姐非常生气,觉得浪费钱。而弟弟觉得乡亲们都没有见过红酒,想让大家尝一尝。

然而,出乎小玲的意料,乡亲们对弟弟的礼物非常满意,都说弟弟很不错,是见过世面的人,自己出来小山村,但没有忘了乡亲们。大家都是沾弟弟光,才能喝到这没有听说过的酒。更有的乡亲每天用空酒瓶喝水,还说用这外国酒瓶喝水都有酒香。爸爸每次和小玲通话,都要把乡亲们夸奖红酒的话,重复好多遍。

小玲觉得愤愤不平,于是问父亲,大家对她礼物的看法。父亲告诉她丢人死了,乡亲们都说是一些便宜货。挂了电话,这个时候小玲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委屈,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

她想不通,为什么那么不实用的东西受欢迎?

大家生活那么困难,同样的价钱,难道不应该送一些实用的东西?


你也许会说,这是小玲的老家人不知感恩,在职场中送礼不会有类似的情况。那么,我再来讲个我上家公司同事小张的例子:

小张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姑娘,为人谦和有礼,对每个人都很客气。

她很爱旅游,每逢节假日都会去个地方,国内国外都有,每次回来都会给公司每个人买礼物,有的和她工作有配合,关系近,有的没什么交集,关系远。而小张每次都一视同仁,给每个人都送一样的东西,有时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有时是形状独特的优盘,虽然东西不太贵,但公司里人不少,一圈送下来每次都要花不少钱,而且每次都是大老远靠人肉背回来,挨个工位送礼,陪着笑脸说客套话。

但是,结果呢?

一年后,部门要优化裁员,小张被部门所有同事异口同声说工作能力差,被开除了。

小张真的工作能力很差吗?

我跟她接触过几次,她是个做事认真的姑娘,能力并不差。况且,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公司也不会委以重任,只要性格合群,态度努力,也不至于工作能力差到被开除。

那么,小张冤不冤?

我都替她冤。

因为小张不会跟同事相处,让大家都不舒服,觉得她爱出风头,爱显摆,精于世故,自然在公司考虑裁员时,墙倒众人推。


我来分析下,小张在送礼这件事上,犯的几个错误:

1. 大家觉得她爱显摆

本来,大家上班,你总是出去旅游,应该尽量低调,但是,每次她都高调的拿着各国的纪念品赠送,大家心里都会有酸葡萄心理,“就你有钱出国,谁没出过国?!”

另外,送的礼物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收礼者的心态,价值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我后面会具体讲“礼”的价值该如何选。

2. 无需给每个人都送

人人都送,也是一种宣告,给人一种显摆的感觉,且在办公场合,难免有些过于突出,大家都不喜欢爱出风头的人。

正确的操作方式是,就选择和你工作有交集,感情不错的几个同事去送就够了。至于平时就比较疏远的,你送礼也不会拉近,反而让双方有些尴尬,倒不如不要浪费那份钱。

性格不融合的,不用强融,本身在一起共事就性格,家境,想法各有不同,不要追求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样会累死,而且会活成一个怕得罪人,做不成事的老好人。

性格不合的,就工作上配合就行了。

3. 不要在公开工位上送,而要私下送,让收礼者没有负担,有助于拉近感情。

公开场合送,也会让人觉得你在炫耀,越是作为送的一方,越要低调。

而且办公室政治本就复杂,你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为自己树敌。

比如,高总和王总有矛盾,而你公开的给王总送礼物,那么,在别人眼中,你是主动站队王总,那么,高总以及高总的支持者就会对你有敌意,而且那些不站队的人,也会觉得你是在巴结领导,会因此看低你。

又或者,小秀跟你关系很好,但是,小秀知道李总不喜欢你,那么,从小秀的角度,可能不愿意让李总或者别人看到自己跟你走得很近,你的公开会让对方很为难。

总之,办公室里,谁和谁公开走得很近,都是种危险的行为。你很可能不经意间,就为自己树敌无数,而你还不知道。

如果你私下送礼,就不会给自己或给别人带来这样的麻烦。

4. 不要给每个收礼者送一样的东西

每个人偏好各有不同,你都送一样的东西,只说明一点,你懒得用心,也不了解对方。这样,你的送礼,在对方眼中就是形式,是套路,谁都喜欢被真心相待,而不是套路。

你也许以为都送一样的东西,大家可以不用攀比,一视同仁,但其实,你全都得罪了。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殊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选礼物的过程,就是体现你的用心,你对对方的了解程度。

要针对每个人的喜好去投其所好送礼。

--通过送礼,让对方深切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与关注,这样你们的友情才会推进。

送礼的价值不是一块巧克力,两罐茶叶。你送的是对他的关注和尊重,你关注他,就是尊重他。

比如,张总爱喝茶,你就送茶。李姐爱美,你可以送丝巾。小王爱吃零食,你可以送小零食。投其所好,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偏好来送礼,这才是真情投入,而不是办公室套路。

每个人,在收到礼物时,还收到一个信号,你关注他。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一个人感受到被重视的标志,就是你记住了关于他的小事

比如你记住他不爱吃香菜,她喜欢的颜色,她讨厌的明星等,记住这些她平时交流中无意中提到的小事,对方就会感到自己备受重视。

所以,你如果不走心,都统一用一种“批发”的方式送礼物,不仅不会加分,反而会伤害到那些原本关系跟你很亲密的人,他们原以为跟你的关系比其他人更近,结果你送的礼物告诉对方“你没什么特别”,他们会有种被伤害的感觉。

5. 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试图讨好所有人

在工作中,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努力想让所有人喜欢,结果,反而被当成一个深谙世故,做事功利的人,会看低你,觉得你除了会在公司里讨好同事,讨好领导,没什么真本事。否则,你用不着这么处心积虑讨好人。

人的潜意识是很喜欢找逻辑关系的。比如,小张只是简单的想与人为善。但大家会默认为是小张工作能力不够,靠钻营人际关系来保住饭碗。

我们有时候会对人性失望,是不是人性太恶?

难道真如老话所说“斗米恩升米仇”?

其实,并不是人性有多么黑暗,只是,送礼确实要讲究技巧,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就会刺伤别人的自尊心,而自尊心一旦被刺伤,是无法弥合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人情世故。送礼两个字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无比。


先来说说“礼”字。

许多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把产品的价格和情谊划等号。简单的认为礼物的价值就是商品的售价。

而实际上礼物更多是满足收礼人的心理满足感。如果从自己认为对方需要什么出发选礼物。很容易产生一种居高临下,施舍对方的感觉。不要通过送礼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让别人感到自卑。

送人礼物有这样一个原则,如果是生活上不太如意的人,送一些品牌附加值高的东西,因为他们自己平时舍不得消费。而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反而要送一些实在一点的东西,他们已经不需要用品牌来包装自己,更在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

很多男生追女朋友时候,用一个月工资给女朋友送很贵重礼物,女朋友没有什么感觉。而生病之后,亲手做的一份蛋炒饭,可能让女生记住一辈子。

这和春节返程,有人不愿意从老家带太多土特产回来一样。

“实用”不等于“情意”,“价值”不等于“重量”。


再来说说“送”字。

多年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位工友陪领导参加一次晚宴,走的时候打包了没有吃完的菜,带回寝室给室友们一起分享,而室友却觉得遭到羞辱,引发一场血案。

如果那位工友对室友们说:“晚上没好意思吃,走的时候看到好多菜没有动,正好打包了回来宵夜,你也帮我吃一点,我们喝一杯”把自己降低半个身位,把带回来食物给室友,说成找室友帮忙,估计几人皆大欢喜。

这样送礼的人开心,收礼的人欢心,两全其美。

所以送礼不但要注意“礼”还要注意如何“送”。

送礼,送礼,重要的是把礼物送出去。通过送这个动作,表示敬意、表示礼貌、表示尊重。

没有了送,只有礼,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收礼之人会觉得你是有意炫耀,会产生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无法修复的,就是你伤害到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认为你看不起他。

同理,如果你能让对方感觉到被重视,被尊重,被关注,那么,你们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


最后总结一下送礼的几个基本原则:

1. 比礼物更重要的,是选礼物透露出你对每个人的关注和尊重,礼物不重要,你对对方的关注和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2. 比你高的人,送礼要务虚;比你低的人,送礼要务实。不要让你的优越感刺伤别人。

3. 比礼物更重要的,是送礼的方式:越是送别人东西,姿态越要放低,不要刻意强调礼物的价值。

4. 如果是送同事,不用面面俱到,不要送相同的东西,要因人而异,体现差异性。

5. 送礼送的是心意,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礼品的分量。核心是从对方出发,送对方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想送。

6. 不走心的礼物不如不送,不仅不会加分,还会减分。

-End-

【作者简介】

工科硕士,前美团高级产品经理,其设计的产品曾获八十多项国家专利,深耕互联网十几年。

现知识创业者,作者。职业咨询顾问。

健身达人,资深长跑者,坚持长跑17年。

如果觉得我的这篇文章不错,希望能转发支持我,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