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与云南弥渡的不解之缘

2020-03-24   团结报党派e家

费孝通(1910-2005)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费孝通先生曾与云南省弥渡县有一段不解之缘。1956年11月22日,中央政府派时任中央民族委员会委员的费先生到大理祝贺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庆祝活动结束后,费先生提出到州属各地察访历史。

据欧阳明回忆,当时,弥渡县人民委员会接到大理州人民政府电话通知,中央、省、州几位贵宾最近将到弥渡考察,要立即动手,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当天晚上,县委书记张志成对县人民委员会白族干部欧阳明说,客人来后由你负责接待工作,由舒飞同志全程陪同考察。县委领导提出七点要求:一是切实做到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宾;二是服务周到;三是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四是动员各科室全体干部打扫环境卫生;五是认真搞好食宿准备;六是准备四匹骡马作交通工具;七是虚心听取贵宾意见,妥善安排考察日程。

26日下午,来宾乘坐州政府的小轿车,经几小时的颠簸来到弥城。舒飞和欧阳明在西街县人委门口同贵宾一一握手,然后接进财委办公室招待室。费先生当时年过天命,身穿蓝色卡叽布棉大衣。陪同费先生来考察的人员有云南省历史博物馆馆员李辑伍同志。州派大理县县长李一夫陪同考察。当晚宾主在招待室开会,首先听取李一夫的介绍。说明来意后,共同研究确定考察日程。次日早餐后,派县人委通讯员雷兴旺,县委机关通讯员秦登宏、白春藻、王孝宗等四位同志,每人牵一匹马,由舒飞同志指挥随行。首先前往红岩化城和白岩城遗址考察。第二天仍骑马到南诏铁柱庙考察。第三天步行在弥城附近西大桥、城隍庙、青螺山、东岳宫考察。在接待贵宾期间,了解到费先生解放前曾在昆明西南联大任历史学教授多年,对云南少数民族各个支系的发展历史比较熟悉。贵宾们在深入考察少数民族历史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史实资料。费先生离开云南回北京后,1957年在《考古通讯》第3期发表了《云南大理历史文物的初步察访》文章。费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们到弥渡听说在红岩古城有个白王城。我们想这可能是白崖国的古城。老乡还指得出古城遗址,现在是一片整齐的稻田。我们在田陇里反复查看,发现不出任何文化层。如果传说有根据的话,埋得一定更深了些。也可能传说没有根据,或是地址传错了。其次是建宁国的古城。据传诸葛亮南征封白子国王后代龙佑那做酋长,改姓张,在白崖筑建城。据当地传说,建宁城就在今弥渡县城北门外螺山上,俗称紫金城,现在这片高地上有许多庙宇。又据说当时弥渡坝子低处都是水,这片高地势正适宜建城。但是我们在这上面四处找碎砖破瓦,却看不出一点古代遗迹。关于南诏以前的古城,在我们这次查访中并没有找到实据。”

李一夫在《大理文物工作亲历二三事》回忆文中记述说:“陪先生先后到过弥渡、巍山、邓川、洱源、剑川,同时也到达丽江。每到一地,费老都要与知名老人就当地有关历史、民族方面的情况座谈。”

在这次短期考察期间,中共弥渡县委、县人委主办,专门为客人在中山礼堂举办文艺晚会,在前排陪同贵宾就座的有时任弥渡县委书记张志成,副书记王志福,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舒飞,副县长王发盛等党政领导。二、三排就座的有县人委各科科长、副科长和县级各系统的负责人,中学教职员工和学生、县工商联和弥城各公私合营全体职工以及城镇居民等数百人到会。在晚会上,弥渡县花灯团青年演员杨庆和、吴丽华、王莲珍等,为欢迎中央、省、州级来弥的贵宾,精彩地表演了弥渡花灯节目。其中有传统花灯《十大姐》《包二回门》《垂金扇》等节目。这些年轻活泼、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们,动作优美,唱腔自如,加之音乐悦耳动听,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掌声,受到贵宾们的赞赏。

南诏铁柱庙位于弥渡县城西北侧约5公里,占地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南诏铁柱庙因柱而得名,该柱铸于唐南诏时期,是大理州境内蜚声海内外的唐代国家级重点珍贵文物,也是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大理南诏时期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现象、科学技术的实物见证。1999年,南诏铁柱庙第三期工程维修,恰逢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阶段,铁柱庙被世博会筹备指挥部和省旅游局定为“世博会定点接待单位”,费先生欣然为弥渡题写了铁柱庙大门上的“南诏铁柱”匾额和大门两侧弥渡县清代著名学者李菊村所撰的铁柱庙长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环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