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惨绝人寰的屠杀。
“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
很多电影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来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记录和思考。
也许看这些电影,能帮助我们反思“战争”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昨天的历史。
小谷在这里给大家今天推荐几部关于那段历史的电影。
01
《金陵十三钗》
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的背景是日军入侵南京。
一群妓女,
女学生,
伤兵,
因为一场惨痛的战争,被外籍神职人员收留在相对于安全的教堂。
刚开始教堂还是一个安全区,但是日军也没放过搜查这个“安全”的教堂。
日军闯入了教堂看中了里面女学生,少女豆蔻在被日军凌辱以后,惨痛的杀害。
最后13个妓女决定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
和小说里一样,除了玉墨之外,其他的12个女子都惨遭凌辱后杀害。
和小说一样,电影也是以姨妈书娟的视角描写这个故事。
不过在小说里玉墨多年以后,在国际审判法庭上出庭作证,她已经整容成另一个样子,可能也不叫玉墨了。
张艺谋导演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的拍摄不是带着所谓的使命感拍摄的——“如果拍一个历史题材的电影,立即变成民族间狭隘的仇恨,这个电影是不对的。全世界拍那么多电影,你看美国拍了多少纳粹恐怖片,他是让你恨德国人吗?恐怕不会那么狭隘。都是历史的故事,今天都是要在战争和灾难等等题材中去提炼和观照人性。
战争或者灾难背景下人性的光辉,这是我们最要看的。人性的光辉是什么?歌苓、刘恒都说过,是爱,是善。这话一点都不大,在哪里拍都是这样。要不然,我们就把这个电影看得太狭隘了。我们不要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小谷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电影的,很多电影在拍同类题材的时候,习惯拍成悲壮的正剧,这部电影没有。
本片的英文名叫The Flowers of War ,片子里所有的角色都在阐释人性、爱、救赎,在这同时又在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当时那个惨痛的南京城。
02
这部电影可能不是要教会人们憎恨,这也许是一部叫你永远要记住那段历史一部电影。
1937年南京陷落以后,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大部分官员弃城逃亡。
留下来的军人陆剑雄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但最后还是寡不敌众,惨遭杀害。
(影片最后没有留下这个砍头的镜头。)
安全区里金陵书院的老师姜淑云。
竭尽全力去帮助更多人妇女儿童进安全区,但是也没能阻止日本侵略者在这里糟蹋妇女。
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做了汉奸,不知道出卖了多少人。
他本来可以跟着拉贝活着走出南京。
日军把他的女儿摔死了。
直到女儿死了,他发现自己犯下了多大的罪,他跑回去换了一个人活着。
被枪杀之前,他对一个长官说:“你晓得吧,我的太太又怀孕啦!”
舞女小江:
她没有战斗的能力,在面对沦陷的城池,放弃抵抗的男人们的时候。
她只能屈辱的去奉献自己的身体。
到了死亡的时候,雪白的肉体,互相压着,像牲口一样被平板车拉走。
卑微可怜,令人心碎。
最后这个电影其实当时很具争议的就是导演塑造了一个日本兵角川的角色。
他对本国的慰安妇产生感情,和姜老师产生联系,但依旧参与了战争。
最后在战争中崩溃。
他是被战争裹挟到中国战场的,但小谷认为他依旧是个战犯,顶多就是有人性的战犯。
能从电影中,看到参加这场战争里日本军人的胆怯和被战争扭曲者的人性。
这不是那种手撕鬼子神剧,算得上是一部反思战争,反对战争的电影。
03
影片《拉贝日记》也是根据当时真实的拉贝的日记改编的。
德国人约翰·拉贝是一个纳粹党,但是他在1937-1938年期间用一个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过程。
同时他也利用他纳粹的身份保护了很多普通百姓,在日军强压下,将受难者收留在“安全区”里。
拉贝有点像另一版的辛德勒。
影片里最令小谷内心很复杂的一幕就是,为了保护难民躲过日军的轰炸,拉贝让难民躲在纳粹旗下。
“总有人以纳粹之名行天使之事,就像有人以上帝之名行魔鬼之事”。
最后小谷推荐一本《南京浩劫》,
这本书的作者张纯如,因为著写本书,而遭到痛苦和折磨,罹患抑郁症,2004年的时候自杀了。
在全书的最后写到,“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之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
只有不忘历史,未来悲剧才不会重演。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Y2kBW8BMH2_cNUgJCN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