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黑马电影,竟然是翻拍的它

2020-01-08     谷天娱乐


1月4日,由陈思诚监制,柯汶利导演,肖央、谭卓、陈冲等人主演的电影《误杀》票房累计突破9亿。



与此同时,电影宣布全国密钥延期,延长至2020年2月12日。


上映首周票房就破2亿,目前作为贺岁档电影票房冠军,它绝对称得上是2019年岁末的一匹国产片黑马。



而关于电影本身的解读和讨论在网上不断被刷屏,下面就和小谷一起来看看,它究竟都讲了些什么?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剧透,但不影响阅读)


《误杀》讲述了一个平民家庭的女儿被警官的儿子强暴,为自保清白而误杀警官儿子,而为了拯救女儿,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大女儿、小女儿)开始了一场蒙太奇式瞒天过海的逃匿故事。



整部影片的节奏是很快的,看的整个过程小谷也都是悬着一颗心。



情与法之间应该如何抉择?

爱与伤之间应该如何权衡?


影片故事一开始就设定了紧张的警民关系,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同情的因素。



身为超级影迷的李维杰(肖央 饰)就对颂恩大叔说,“如果你看过1000 部电影,你就知道这世界上压根儿就没什么离奇的事”。



拉韫(陈冲 饰)首次登场时也对手下的警察说了一句,“如果你仔细研究过1000个案件,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根本没什么离奇的案子”。



素察是警官拉韫的儿子,在一次夏令营中认识了李维杰的大女儿李平。



图谋不轨的他决定要冒犯这个姑娘,于是在饮料里下药,让姑娘昏迷,成功得手了。



被性侵的李平不知所措,终日惶恐。



一天,素察再次约李平在晚上10点见面,如果不去的话,将要把手机里曾经拍摄的侮辱李平的视频公示于众。


而这天,素察来到了李平家的仓库,再次对李平进行骚扰。



觉察到女儿这两天不正常的母亲阿玉(谭卓 饰),尾随女儿到了仓库,目睹了这一切,阿玉挺身而出,与素察扭打纠缠在一起。



由于力量的悬殊之大,素察把阿玉顶在门板上肆意殴打,一时失去了理智的李平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一斧子,朝素察的脑袋挥去……


素察倒下了,李平成为了杀人凶手。



而在外地出差的李维杰因打家里的电话没反应,连夜叫了出租车赶回家,便看到了这一幕。



一面是亲女儿,一面是性侵恶魔,他决定,保护女儿义不容辞,尽管女儿李平因为他的低学历而和他关系不好。


实际上,李平的爸爸李维杰是一个朴实又善良的人,他会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高考缺钱而让店里的帮手不要和他们要钱;也会在邻居受到欺负的时候帮邻居讨回公道。



作为超级大影迷,他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看电影的时候会在屏幕前有时喃喃自语,有时热泪盈眶。



这样一个憨厚老实、心眼儿好的男人,为了保护妻女,叮嘱家人按他的要求回答警官的盘问,与伤害自己凶手的素察家长拉韫展开了一场高智商的战斗。



他的机智,他的阴谋,他的勇敢无不让每一个观众揪心。


谁的正义是正义?


纵观影片,存在着至少两个“正义”。


第一,性侵受害者的正义,李维杰的大女儿受到性侵后,所要为自己清白伸张的正义。


第二,被李平误杀的素察家人所要为儿子伸张的正义。


那么谁的正义是正义呢?



两个家庭都是受害者,也都是施暴者,都希望自己的正义得到实现,双方都在努力通过各自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正义。


但,正义的标准却各执一词。


谁是弱者?谁是强者?


在普罗大众的认知里,权力是不对等的,当权者一定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随时都有可能吞噬弱者。


而本片也正是利用了这一视角和心理。


被杀男孩的父亲是市议员,母亲是警察局长,手里拥有很大的权力。



但是警察局长滥用权力率大队警察把李维杰两口子和平平抓了起来,连五六岁的小女儿安安也不放过,引起的民愤让他们成为了曾经最看不起的无能平民。



最后,失去儿子的夫妻俩双双离职,失去地位名利,穿着普通人的衣裳,相互搀扶,请求李维杰告诉儿子是死是活的真相时,他们才真正地变成了弱者。


而李维杰呢,平民家庭,无权无势,却在误杀素察之后,成为了强者,想尽一切办法藏匿证据,躲避追逃。


强与弱的冲突是这部影片的看点之一——弱可变强,强会变弱。


谁是真爱?谁又是溺爱?


同样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大是大非面前,谁才是正确的爱呢?


忙于政务的议员父亲与儿子缺少交流,爱子心切的警察局长母亲娇惯儿子成性,16岁就买了车让他开。


逐渐让儿子变成了恃强凌弱、恃宠而骄的霸道公子,这也是一种爱,从物质上给予了儿子足够的爱。


影片中,李平的母亲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他是禽兽。”可是,即便是禽兽,在他母亲的眼里依然是她深爱的儿子。


贺岁档黑马电影,竟然是翻拍的它


而李维杰的家庭呢,一如我们大部分的家庭,不善言语的父亲与青春期的大女儿也是处处吵架,一见面就掐。


但父亲的爱是深沉的,为了救女儿,为了让女儿免受牢狱之灾,他帮助女儿实施了系列隐匿罪证行为,这也是爱,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爱。


影片的最后不是以案子的真相大白而结束的,也不是以“罪有应得”警示银幕前的观众,而是以在警察与众人于可疑的墓区挖出了棺材而结束。


结果,棺材里不是素察,而是一头死去的羊。


羊作为重要线索,在电影中也多次出现,有着丰富的隐喻。



在李维杰处理车的时候,山坡上的羊看到了未被河水完全淹没的车,他担心牧羊人发现了车,结果只是虚惊一场,羊照旧在低头吃草。


女儿平平在警察到访的课堂上,老师提到,”羊的视力较弱,所以容易受到大型动物攻击而无法察觉。”


还有,李维杰自首后对民众的采访中有一句,“羊只管吃草,才不管是谁在薅羊毛。”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靠近真相,甚至看见真相,但是我们又习惯性的事不关己,视而不见,绕开真相。


还记得结尾最后的那只羊吗?


李维杰第一次真正激怒坏警察桑坤,是在帮助普朗时踹了他一脚。


桑坤一怒之下打死了旁边的羊,结果羊又出现在了李维杰偷梁换柱后的棺材内。


但最后结尾里的,真是这只羊而已吗?


结尾时,李维杰在寺院见到拉韫夫妇前,庭院内跑过一只羊。


这只羊和前几次的羊都不一样,有种圣洁感,似乎代表了李维杰心中的忏悔。



而羊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



什么才是正义?


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问号。


其实,《误杀》是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误杀瞒天记》又翻拍自另外一部印度电影《较量》。



自古”翻拍易扑街“,没想到《误杀》用实力证明翻拍可以出精品。


作为一部加入了个性化思考的改编佳作,它似乎并不完全是一个聚焦在犯罪悬疑的烧脑故事。


它给了正义与犯罪一次完全对决的机会,但又没有真正地给予哪一方完全的同情。



与印度的《误杀瞒天记》相比起来,《误杀》多了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了许多人情味儿。


在鱼龙混杂的电影界,能带给人们深思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电影。


《误杀》正是告诉我们,在正义面前不可能有逃遁者。



而看过电影的你们,又如何看待“误杀”的冲突呢?欢迎评论区交流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n6Zh28BMH2_cNUgDd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