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二胎的文字,传播量非常大,大概内容就是不做好准备就生二胎,可能会毁掉三代人的生活,看完瑟瑟发抖。
文章例举了那些生过二胎的例子,要多惨有多惨。
到底都例举了哪些例子呢?
第一个例子:
一位帮儿子儿媳带二胎的奶奶,带二胎之后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和压力,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当初催儿媳生二胎,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得出结论:生二胎毁掉了老人的生活。
我无法判断这个例子是杜撰还是真实发生的,我所知道的身边那些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情况恰好相反。
在老家,我有事没事也会出去溜达溜达和村里人聊聊天,有几位带孙子的老人自己亲口说自从帮儿子儿媳照看孩子后,觉得自己生病的次数都少了,身体比以前又好了。
或许有人会反驳这个观点,但这是真实存在的。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
一,农村消费低,压力小,不会那么焦虑,小孩子给老人带来了很多欢乐。
二,可能是因为平时带娃太忙了,占据了自己所有的空间,转移注意力后,身上的一些小病患就感觉不到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太闲了会生病,所以,换个角度说,让老人帮着一起带孩子不仅可以让老人觉得自己有成就感,而且还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增加了乐趣。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没事和那些带孩子的老人交流交流,我们可以让老人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我不是建议年轻人做甩手家长,直接把孩子丢给他们。
第二个例子:
文章说的是新闻上的事件,一位二胎妈妈发现女儿经常看不清路而跌倒,就带着女儿来到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视力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在医生的询问下才得知,原来这个女孩子是因为妈妈生了二胎后,她觉得爸妈对自己的关爱少了。
女孩认为自己遭受了冷落,表面上是看不清东西,其实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得到爸妈的关注,这叫“臆想症眼盲”。
得出结论:生二胎毁掉了老大的生活。
这个例子让我很“震惊”,小女孩的举动到底是不是医生说的那样,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父母生了二胎后会忽略老大的感受。
文章说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不要生二胎。我想说的是,没有哪个父母能做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很多时候,你所谓的一碗水端平了也只是你认为的,孩子并不一定会这么想,只要不过分偏心哪一个就可以了。
还有,小女孩的这个情况,也仅仅是个别案例。
大多数的老大和老二是互帮互助的,虽然也会出现争风吃醋,但是,打内心里来说孩子觉得这是幸福的。
别人家的孩子我没发言权,我只知道我家这两个,前一分钟还像仇人一样大吵,后一分钟就和好如初继续疯玩儿了。
生二胎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洪水猛兽,有好处也有坏处,各有利弊。
第三个例子:
这个例子是说一位宝爸分享的自己的经历,自从老婆生了二胎后患了产后抑郁。
老婆每天半夜起来喂奶,疲惫不堪,他们在小县城生活薪水低,没关系,没资源,挣不到钱,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将来还要报各种补习班,与别人的经济条件比,相差甚远,想想都觉得焦虑。所以,提起生二胎后悔得不得了!
得出结论:生二胎毁掉了夫妻生活。
这位宝爸所说的的确是赤裸裸的现实,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焦虑即便不生二胎也一样存在,只是生了二胎后这些焦虑又被放大了,其实,心态放平和了,任何事都量力而行,不攀比,不嫉妒,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事事与别人比,不生孩子也一样会抑郁。
文章底下一部分网友的评论很是可怕。
“本来打算生二胎的,看完这篇文章决定还是不生了!”
“二胎对家庭就是一个灾难!”
“摧毁一个女人就让她生个孩子吧,如果摧毁的不够,就让她再生个孩子吧!”
文章乍一看是没有问题的,很有道理,网友评论也看似是一针见血指出了生二胎的弊端,生二胎确实不能盲目,真的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劝年轻人不要盲目生二胎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通篇把二胎写得那么不堪,我感觉这是在制造焦虑。
所以,我觉得文章的导向有问题,虽然都是成年人,大家都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人会被带偏,这种将二胎问题放大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
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婚都不敢结了,就算结婚也不敢生孩子,甚至在一线城市,有人直接选择丁克。
谈及不愿意生二胎的原因大多数的年轻爸妈们都会提到“辛苦”二字,其实,说到辛苦,又有谁不辛苦呢?
拿最小的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经常要和家长一起做很多手工活,也是辛苦的,年轻人工作辛苦,学生读书也辛苦,但是,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为了更好的明天;学生辛苦学习是希望将来可以金榜题名,是为了日后在面临人生抉择时拥有多项选择的权利。
做任何事情都会辛苦,生二胎也不例外!
用放大镜来看待生二胎这件事真的不可取。
诚然,生二胎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因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考虑清楚再生是明智之举。但是,生个二胎可能会毁掉三代人的生活,这话真的有点严重了!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生不生二胎要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