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业青年绝食逼父母给自己买奥迪惹众怒,到底该怪谁?

2019-08-22     遇见灵灵

来源:遇见灵灵 作者/灵灵 自由撰稿人,期刊作者。

1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吐槽的帖子:



有网友愤怒地评论道:绝食成功之时,也是父母解脱之日。



帖子里提到的这位年轻小伙儿,家境非常一般,他父母一年的总收入也就10万块钱左右,当然,买30万的奥迪也未尝不可,只是,他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选择绝食来逼父母,为了给父母怄气,索性饭都不吃了,这条帖子引发了热议,多数网友都愤怒地谴责年轻人的不作为。


一个成年人,自己每天游手好闲不说,还通过用三岁孩子才会用的伎俩去逼父母,这是典型的“巨婴”不假,但是,该反思的又何尝不是父母呢?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想,只要是为人父母的都有很深的体会。

关于这件事点赞最多的是这位朋友的评论:


“年入30万,滨江房一套,骑电瓶车上下班!别问我为啥不买车,1:房贷,2:房装修,3:奈何人品太差,三年依旧没摇到号,4:电瓶车十分钟路程到公司,开车要20分钟且不好停车。”很明显,第4条才是最主要的。”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夏天时回老家办事,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初中同学,他儿子与我儿子同岁,当聊到一些孩子的事情时,他笑着吐槽说:“我家那个臭小子不好管,太调皮,竟然对我说,别人的爸爸都是开小车接孩子,你以后再骑那破电瓶车就不要来接我了!”随后他说,正在打算贷款买车,不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我只是附和道:“反正车早晚要买的!”

人们常说,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要视情况而定。其实,按他的家境,完全没必要买车,最起码在目前不适合,家里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妻子一人在家带两个孩子,一家人的开销基本是靠自己打点零工来维持,有时候靠自己的两个姐姐救济。我觉得他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攀比,更没有必要为了儿子一句话就去贷款买车,这样不仅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还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没车就被人瞧不起”的价值观。


2

记得我有一次,在QQ空间上传了女儿和儿子的照片,照片是分组可见,只有生活里熟知的人才可以看到,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对我说:“我看俩孩子那衣服是早就流行过的款式了,过时了,一看就是乡下娃!”我随即哈哈大笑说:“没错,是老款式了,再说了本身就是乡下娃嘛!”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这无可厚非,有好几次我给女儿买的所谓“时尚服饰”,她根本不爱穿,那些衣服款式好看但因为不够宽松,她不喜欢穿。从那以后我便不再给他们买所谓的“流行”和“时尚”,也就是说,无论好看与否只要穿着合身就行。

就孩子的穿着来说,我从来不会把他们打扮成“公主”和“王子”的模样,可能文化低的缘故吧,我不推崇“穷养儿富养女”的育儿古训,这也是当下不少年轻家长倾向的教育理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有错,但我觉得如今时代变了,古训也应该有所“变通”。

不论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它都不能从单一的物质方面来理解。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不可能再让孩子去吃老一辈人所受的那些苦,但是即使是富养也应该是精神方面。

有人说,如果不给他们好的,会有自卑感,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赞成,儿时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时,当别人每个礼拜有三到五元的买零食的费用时,我只有一元,而且这一元还可能分成两个礼拜来花。可我并没有为此自卑,更没有因为父母没有给我最好的物质生活而责怪他们,相反我只想到为他们“争气”,不让别人瞧不起。说这些,不是为了吹嘘自己,我只是想推翻一些人所崇尚的教育理念。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实在太重要了,我觉得很多时候,巨婴是父母亲手培养出来的,孩子成人后做出这样的举动让人愤慨,可是这何尝不是父母纵容出来的呢?

3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让人愤怒的视频,在四川宣汉下城壕街上,一位母亲因为劝女儿回家,彼此发生争执,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女儿竟然动手打妈妈。

即使是这样,挨了耳光的母亲仍然维护着自己女儿。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今年九月份,上海一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元为了还银行贷款,母亲说自己没钱,儿子便让她去和亲戚借,因此二人也是发生了争执,视频里男子的做法让人气愤不已。

最终,母子二人被带到派出所,母亲向民警表示自己没有受伤,不追究儿子的行为,婉拒了民警的帮助。



有巨婴行为的子女固然可恨,但是,作为父母的更应该反思,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说现在的孩子要富养,不然被人看不起,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你的孩子只有你自己最懂,最悲哀的教育方式就是:去跟风,去复制别人。

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大底气不是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也不是给他们买房买车,更不是帮他们把人生的路都铺好,而是教会他如何做人,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立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vsMX20BJleJMoPMNz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