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郑州五厂没有什么美食?错!有很多让你回味无穷

2019-06-25   带着嘴吃郑州

“六、一、三、四、五,是啥意思?”

“这你都不卓?纺织厂啊!”

上面的对话,通常是不会发生在西郊人身上的。生活在西郊的“老郑州”,都会get到这个点——这是郑州几大国棉厂区沿棉纺路从西往东的排序。

一厂的夜市,三厂的烩羊肉,四厂的烩面,就连没什么美食的六厂都有一排红墙撑场面,可五厂就没那么多可说的了。说起来,五厂是最没存在感的。

也是,我们五厂,没有什么美食。

五厂没有什么美食,说起来不错的,也就香酥鸡、香酥鸭好吃了。

棉纺路嵩山路拐角的香酥鸭店

顺着嵩山路,往棉纺路方向沿路走过去,看到街拐角的红房子,就到达目的地了。未走近,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烤鸭香气。

“小哥,一只鸭子多少钱?”

“二十一块八。”

刚出炉的鸭子,烤得蜜糖般油亮的皮,包裹着纹理清晰的鸭肉。嗯,确实挺下饭的。

熟练地动作,几下就切好了鸭肉,快速的用黄皮纸包裹起来,装进袋子,还塞了一张2元抵用券。

嘿,二十块买份香酥鸭,还返两块钱券,五厂人,还挺实在的。

鸭肉切得均匀,鸭腿炸的很酥,但肉却不柴,一口囫囵,有种梁山好汉大口吃肉的快感。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烧鸡。

香酥鸭旁边有一家窗口店,卖的坛子鸡和叫花鸡。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来对面丹尼斯买东西路过这里,看见荷叶包着的叫化鸡,瞬间引起了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兴趣。

一层层剥开的时候,有种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感觉,很有仪式感。一大片荷叶包着土块,里面藏着热乎香喷的叫花鸡。鸡肉滑嫩,味道也渗入得很深,连骨头都很有嚼劲。

五厂没有什么美食,说起来汤,也就驴肉汤好喝了。

隐藏在居民区内的驴肉汤

从棉纺路进去,走进五厂的居民楼区,时常能看见在路口喝驴肉汤的——一张小桌,一把小凳子,一碗驴肉汤,就是一顿中饭了。

一碗10块,还送一份饼丝,肉量也不少。在几乎没有春季的郑州,没什么比一碗热乎的汤进肚来的更实在的了。

驴肉汤通常都是一大早就熬上了,到中午头的时候熬得刚刚好,驴肉入口即化,肉汤清亮,不需别的东西调味,一把葱花就足够了。

饼丝筋道、好嚼,量也很足,在驴肉汤里泡一会儿就可以吃了。不需要大鱼大肉,一碗驴肉汤一份饼丝,嗯,是稳稳地幸福。

说起烩面,名声自然是比不过旁边几个厂了。但是,我们五厂的烩面,绝对是最有特色的——大棚烩面

不是五厂的吃家儿,看到大棚还以为是仓库,但是不然,其实这是一个吃烩面的地儿。

走进大棚,就解锁了另一片大陆。折叠桌子、折叠椅,几个人围坐一圈就着烩面吃凉菜,互相讨论着遇到的趣事。

咖喱烩面和原味烩面,是厂区烩面的招牌。小碗11块,大碗12。咖喱烩面里不仅加入了咖喱,还有中药、香料等其他材料,益气补肾;原味烩面,就是老郑州人都爱吃的那个味儿,反正不管来几厂吃烩面,原味的总不会出错。

其实五厂的驴肉汤烩面什么的,也没别的优点,就是量多实惠,没办法,五厂人就是实在。

五厂没有什么美食,说起来离不开的,也就这些小摊小店了。

混厂子的人,从小就是吃着饼加串长大的。一个烧饼,夹一张豆皮儿,一筷子海带丝,一包辣条,这是厂区标配的“早餐快餐”。

辣条是饼夹串的灵魂

来不及喝胡辣汤的,顺手来一个饼夹串带走,似乎已经成了老厂区人的习惯。没有特别的配方,只是简单的卤味儿,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吃都吃不腻。

这家烤红薯的小店不知道开了多久,只记得小时候它就存在,现在还在。路过买了一个红薯,依旧没让我失望——随便买一个,就很甜。

大缸烤薯,下面是碳火,上面的铁盘盛着红薯。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红薯没有太大个儿的,对饭量小的妹子来说很友好。

皮一扒就下来了,很好撕开。流着油的红薯,看着让人很有食欲。里面的红薯瓤呈条状,烤出来的油都渗入进去了,用勺子挖一口来尝,只有一句话:这是高手,这是烤红薯的高手。

咦,这烤红薯咋吃着镇美嘞!

五厂没有什么美食,说起来吃不腻的,也就这么多了。

“鸡蛋捞面7块,肉丝面条7块,凉菜6块,炒拉条9块。”老板跟我说价钱的时候,仔细听半天才发现,最贵的就是9块钱的炒拉条了。

大概20多种凉菜,一份6块钱。老板说他们在这儿开店已经十几年了,期间就涨过一次价,因为来这里吃饭的大多都是对面工地的工人,所以他们也不忍心涨价,用老板的话来说就是,谁都不容易,将心比心嘛。

也对,大家吃的开心,吃的实惠才最重要,不是吗?

在五厂,还能看到童年记忆中的杂货店。

开在平房里的杂货店,墙上的黑板上还写着“新春快乐,健康平安”的祝福话,和马路对面正在盖楼的建筑工地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时代。

小神童还是原来的味道,一只2块。在平房的杂货店里买一只小神童,仿佛咬一口就能回到2000年。

其实,说这么多,我们五厂确实没什么美食,实在比不过六、一、三、四,但是这么多年,混厂子的人对于五厂,还是有着说不出的情感。

被厂区围起来的,是郑州留存烟火气最浓重的地方。难怪这么多老郑州人都感慨,走过很多路,吃过很多佳肴,但最想念的还是厂区里这些吃不腻的东西。

来源/郑州美食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