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赵某信息在网络平台流传,似被泄露。涉及的图片包含了其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范辰律师表示,如果医疗机构泄漏了该患者的个人信息,需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同时,信息在网络中流传,发布者需要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平台方若接到当事人删除要求后,仍然不采取措施,需承担扩大影响部分的责任。若为平台方发布,平台方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如果后果特别严重,有可能涉及刑责。
消息一出,赵某的真实姓名包括身份证号码、住址等隐私全都被公布在网上,疑似赵某在酒吧的朋友圈也被网友扒了出来,引发了很大争议。 律师说法:公布疫情关键人行踪轨迹不是侵犯隐私,网友泄露个人信息属侵权,重则涉嫌寻衅滋事。 目前,网传“成都卫健委: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实施封城。”12月8日,成都市卫健委宣传处回应,截至目前,没有发布类似消息。
整整一天下来,网络上各大平台都在讨论这位“转场女王”的行为,有些甚至已经明显超出了界限,达到人身攻击、网暴的程度。 可不少人却觉得,因为这位“女王”以一己之力,有可能造成整个成都陷入危机,所以只要打着防疫名义,无论是将她的所有信息、个人生活曝光出来,亦或者是喊打喊杀,恨不得立刻将其人道毁灭,“似乎”都是合理的,是一种替天行道。 然而我必须强调:这种心态非但无助于当地更好控制疫情,甚至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会让在座每一个人都成为网暴的潜在受害者。
20岁确诊女子赵某个人隐私信息迅速被曝光。一份网传个人信息截图包括赵某从12月2日起行动轨迹的具体地点、时间、市场、同行人等详细信息。一时间,网上出现了一股调侃、讽刺该女子私生活的舆论热潮。成都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接受采访表示,网传信息是否属实需等待调查结果,针对“病例赵某个人隐私疑被泄露”一事,公安已介入调查。
8日上午,@成都日报 就此事发表了评论。评论称,一个20岁的成都姑娘,在被确诊之前,她不过是这个人口超2100万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活动范围大如何、喜欢与朋友聚会又如何,那都是她的私人生活,与所有人的私生活一样,应当是全权由她做主,不应成为可以被他人随意浏览、点评的信息;在确诊之后,她如实说明自己的行动轨迹,没有隐瞒,配合流调。作为一个不幸感染病毒的患者,她也是值得我们同情和关心的。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人近期其实也像她这样生活着,我们又何必以上帝视角、事后观点去过度苛责她呢?
如果以单纯的结果论来说,这位“女王”确实给当地正常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可能因为她过于活跃的关系,最终造成进一步的疫情扩散。且不提确诊后的治疗,光是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也够大家喝一壶的。 但是,如果要让这位“女王”承担责任,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她必须是在明知道风险的情况下依然为之,从而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
显然,“女王”并不应该算作故意传播病毒、给公众造成危害的范畴。毕竟她不认识新冠哥,肯定也不愿意感染新冠病毒。这次疫情比较令人头疼的一点就是,新冠哥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很多人感染了也是无症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这就导致了“女王”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病毒携带者,只是按照平时生活的习惯出去“浪”而已。
网暴其实也是一种病毒,专门吞噬人的理性。 新冠的溯源很难,但网暴溯源并不难。能接触到防疫信息的,一定与防疫部门有联系,即便删除了记录,通信公司后台也一定有痕迹。只需要锁定源头进行排查,一定可以追踪到。就看调查人员是不是动真格,是真的要刹一刹这股歪风,还是面对危机的公关态度。要想真的改变一下网暴成风的现状,还是需要一个重锤。 清华学姐怂恿网暴被反噬的案例刚刚平息。病毒是天灾,网暴是人祸,面对天灾人祸,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不会有真正的赢家。希望网暴者能以此为鉴,在举起网暴大旗时慎之又慎,免得一朝被反噬,悔不当初。
网上很多人因为她辗转于多个酒吧的关系,就开始攻击她的私生活,给予很多难听的评价。甚至一些应该属于官方工作人员的家伙,不知道本着怎样的动机将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泄露出去,用心极其险恶。 可想而知,即便这次成都疫情风波过去,当事人照样有可能生活在被网暴的阴影之下,这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转场女王”的生活方式到底好不好,这或许大家各有评判。但无论她是“浪子”还是“好女孩”,都不应该成为疫情的牺牲品。
我觉得一个新冠携带者,不论他/她身份,性别,年龄,行业,只要一晚上走遍四分之三的一个大城市,导致整个城市都有危险,那么被骂是肯定的。 虽然辱骂是不对的,人肉更是违法的,应该坚决反对,但这种事情无法避免。 一般来说,网暴是肯定有的,但是,她那20岁,爱去酒吧,夜生活丰富的特点反而救了她。 微博评论到处都是“人家女孩子去酒吧不很正常吗?谁规定新时代女性必须守女德?谁说去夜店的就不是好女孩了”这类的话。 这种支持她的评论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网暴她的评论。
试想一下,如果当事人是个五十岁大妈,走遍成都跳广场舞,或者是一个男的,一晚去成都四个大饭店喝酒聚餐,又或者当事人是个老人,一晚上去四个地方跟朋友打麻将,又或者。。。。 那么他/她也一样会被骂,被网暴,被人肉等等。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人会为他们辩护。 只有当当事人是个爱去酒吧,夜生活丰富的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时候,才会有如此巨多的人支持她。
有人说,疫情这么严重为啥女孩还跑那么多个酒吧,这也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难不成你比城市管理者还懂?难不成这几个月全国都应一刀切的禁KTV和酒吧?这当然不现实嘛。因为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绝对的0风险,而牺牲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这是因噎废食的愚蠢行为。所以各地部门才会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节。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保持警惕的情况下,通过牺牲一点点风险,来换取正常生活秩序。这才是最划算、最经济的做法。
感觉现在要网暴一个人也太容易了,也不管因为什么,少数民族演员不过春节网暴一次;在经济复苏的年底出门转悠一下网暴一次,这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网络猎巫运动,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最后可能造成一种比谣言更恐怖的现状,人不敢随便出门,不敢随便发声,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和隐私,必须去迎合所谓“大多数人的审美”。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怕的疫情,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新冠,让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生怕遭到声讨和责难.....
这些曝光他人隐私的人并不是从防疫的角度出发,保护大多数人权益,而是利用网络实施偷窥和意淫,通过羞辱他人为自己换取一次谈资顺道占领一些不存在的“制高点”对于这样的人,也许能够逃过新冠肺炎的魔障,但不应该让他们完全逍遥于法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