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后一天,一份《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让关注温州发展的市民,多了一个热议的话题。该方案由温州市、丽水市两地人民政府联合发布,这也是此前没见过的。
温州都市区的范围,包括温州市域、丽水市青田县;核心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逐步实现核心区范围市域全覆盖。不仅如此,还要以温州都市区为中心,构建浙南闽北赣东都市圈。
温州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标长三角先进城市,围绕“百万人才、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奋斗目标,打造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建设中国时尚产业智造中心、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东南沿海医疗康养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在温州都市区,推进包括温瑞平原及瓯江北岸在内的主中心一体化,优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区;加快鳌江流域(龙港、平阳、苍南)、乐清南北两个副中心的建设。打造永嘉、文成、泰顺、青田四座县城作为西部重要发展极。
在交通建设方面,以打造综合高效的门户枢纽为目标,除了平时大家熟悉的各种在建、规划项目外,本次还提及“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城际联络线温州与丽水青田连接方案编制工作,和台州连接线规划建设工作”。
另外,从城市建设到产业发展,该方案均给出非常详细的规划,这里就不再一一累述。
在楼Sir看来,这份《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源于两个大背景。
一方面,根据去年发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温州被重新列入27个中心区城市范围。
根据此前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除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外,还要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5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也就是说,长三角内的大城市,统统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示意图。来源:城市战争
而这一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范围唯一新增城市的温州,实力不弱且距离其他都市区较远,势必需要划分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温州都市区。
另一方面,去年浙江省在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全省将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为中心带动,以环杭州湾、甬台温、杭金衢、金丽温四大城市连绵带为轴线延伸,以四大都市经济圈为辐射拓展的“四核、四带、四圈”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
浙江四大都市区示意图。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其实在这里,温州都市区的范围就已划定,温州市+青田县。而全省,也仅有衢州全市、丽水市大部分区域,不在四大都市区范围内。
相比较绍兴、嘉兴、湖州全市纳入杭州都市区,舟山、台州全市纳入宁波都市区,仅有青田加入的温州都市区,确实小了些。
传统上大家认为,温州作为浙南闽北中心城市,同属浙南、产业相近、城市联动密切的台州,也该纳入温州都市区。
此前,浙江省也曾提出过温台沿海城市群概念。事实上,台州发达地区偏南,温州发达地区偏北,且城市发展相向而行,确实有形成环乐清湾城市群的可能。
温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结构图。来源:省建设厅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温州品牌,对外扩张的首站,往往选择台州。有时候走在台州街头,看到街上那些门店、品牌,都还有一种在温州的错觉。同时,不少台州人看病、坐飞机,往往选择温州,温州路上看到最多的外地车牌也是浙J。
然而,温台一体化、温台城市群、环乐清湾城市群,终究没有形成。在2016年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时,温州被划出长三角,归入海西,而台州依旧属于长三角,因此只能被归为宁波都市区。
长三角五大都市圈示意图。来源:第一楼市
夹在温州与宁波之间的台州,似乎更喜欢前往城市等级更高、经济发展更好的宁波,在宁波的外来人口中,台州属于排名靠前的来源地。同理,夹在宁波与杭州之间的绍兴,同样划归杭州都市区,比起宁波,绍兴人也更喜欢前往杭州。
在城市中国杂志《温州在哪?——中等规模城市后发现代化图景》特刊中,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邵波曾提出,温台城市群是偏重地理概念的的城市群,与一般的城市群相比,其最大的问题是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多、分工不多。
某种意义上讲,两地是产业同构的,称之为城市群还是存在疑问。同时,温台城市群存在偏离沪杭,且内部城市能级不强、地方多中心、人口“好出差进”三个问题。
在楼Sir看来,温州与台州“联系不多”可能夸张了,但产业同构、分工不多确实是事实。
阅读更多原创爆文
总得来讲,对比台州,虽然温州综合实力要高出一些,但不算太显著。而台州在经济领域,也算有不少亮点,甚至局部超越温州。
比如,台州上市企业的数量已经是温州的2.5倍,在全国地级市也是第4位;台州已形成千亿规模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台州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且拥有多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银行。
这些方面,虽然不至于让台州的综合实力超越温州,动摇温州的浙南中心城市地位,但也足以缩小了台州与温州的距离。这时候的台州,或许需要与城市等级更高的城市合作。
台州CBD实景图。来源:爱找房
一般来讲,周边地区的人口往往向中心城市集聚。然而根据某机构基于移动手机研究的大数据,在台州的温州人,却比在温州的台州人,更多。
一方面,乐清北部的雁荡、大荆等地,不少人去了距离更近、语言相通的温岭。另一方面,温州在土地等方面的高成本,让一些企业去了成本更低的台州,这同时也流失了人口与税收。
据楼Sir一位曾在台州杜桥工作过的朋友讲,当地相当一部分的规上企业,都是温州人创办的。这方面,不能再吹什么“温州人牛逼”,而是要反思一下之前温州的营商环境与土地成本问题,为什么温州人要去还不如温州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温州带领台州发展,似乎有难度,齐头并进或许更符合实际情况。
当然,温州都市区范围虽然不包括台州,但依旧多次提及台州,毕竟地域上事实相近。
比如,以温州都市区为核心,涵盖乐清湾区域,构建与台州、丽水紧密联动的温州都市圈;以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为目标,以乐清湾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乐清、温岭、玉环为重点的温台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温台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点;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城际联络线温州与丽水青田连接方案编制工作,和台州连接线规划建设工作。
理想中的温州区位示意图。
当然,无论有没有台州,这一回《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的发布,让温州都市区迈出了第一步。
对于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温州显然在区域内应有更强的实力与更高的首位度,需要一个强大的温州都市区作为支撑。
在城市化发展进入下半程,一切优质资源向省会等高等级城市集聚的背景下。浙江曾提出“杭州兴则浙江兴,杭州强则浙江强”,甚至要求省内其他城市也要支持杭州发展。
但对于脱离环杭州湾的浙南地区来讲,打造温州都市区的意义,同样是“温州兴则浙南兴,温州强则浙南强”。甚至可以说,浙江“均衡省份”的褒称,温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是近十年来,“铁三角”中的温州这一极,显得偏弱。
夹在城市群之间的温州。
在城市等级森严的制度下,想要温州与起跑线更靠前的杭州、宁波一较高下,如今已不现实。但是在浙南闽北有限的范围内,温州应该进一步集聚优质资源、提高城市首位度,尽可能地缩小与宁波等二线城市的距离,拉大与台州等三线城市的距离。只有这样,今后台州对温州或许会多一些向心力。
本稿为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如有侵权,一律追究!
更多原创深度爆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扩展链接跳转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