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
各地都在为复工复产做准备
复工企业日益增多的北京
甚至因周一早高峰严重拥堵而上了热搜
然而平时催人烦躁的堵车
已不能阻挡大家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网友纷纷表示:现在觉得堵车也是一种幸福
不过
复工后,我们如何做好日常防护?
购物时,我们该如何避免
选到对于疫情防护无效的产品呢?
今天,湖北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就针对口罩、消毒液及洗手液的选购问题
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防护口罩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消费者容易购买的是日常防护和一次性医用两类口罩:
口罩最小包装应有清晰的中文标志,如果包装是透明的,应可以透过包装看到标志,标志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信息: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和(或)批号、制造商名称及联系方式、执行标准号、产品注册证号、使用说明、储存条件、“一次性使用”字样或符号、如为灭菌产品应有相应的灭菌标志、灭菌方法及灭菌有效期、和产品用途等。
由于医用口罩是属于医疗器械类产品,所以标志上不仅需要标注产品注册证号,还需要有生产许可证号。
一般医用口罩有至少三层无纺布做成,当中一层是熔喷布。如口罩只有二层无纺布做成的,或能直接透光的,都没有阻隔病毒和细菌作用。
口罩表面不应有破损、油污斑渍、变形及其他明显的缺陷,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不应对佩戴者构成伤害,口罩应便于佩戴和摘除,在佩戴过程中无明显压迫感或压痛现象,对头部活动影响较小。口罩还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且长度不小于8.0cm。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戴上口罩做左右摇摆、上下点头等动作,测试口罩是否漏气。
消毒液的选择
01
选择有效消毒液的方法
消毒液可以有效的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市面上的消毒液种类很多,我们可以选择酒精消毒液和含氯消毒剂这两种最常见的消毒液。
酒精按照乙醇含量的不同功效也不同,但能用作消毒的只有95%和75%的医用酒精;
75%的医用酒精:用于日常用品、家庭用具、皮肤、易感染部位的消毒。维修电子设备也经常用来擦拭。但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
95%的医用酒精:常用于医疗器械和手术用品消毒,擦拭紫外线灯等。
以上可知,我们日常家用消毒购买75%的酒精已经足够它可快速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凝固,完全灭活病毒。
含氯消毒剂指的是溶于水能产生次氯酸钠的消毒剂。生活中最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是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可以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细菌芽孢。通常医院就是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桌面等进行消毒。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名称中含有“氯”的消毒剂,并不属于含氯消毒剂,例如对氯间二甲苯酚(威露士、滴露)属于酚类消毒剂,氯已定(洗必泰)属于双胍类消毒剂,这两类消毒剂不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选用时需注意。
02
正确使用酒精和含氯消毒剂的方法
储存应在低温、阴凉处和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家中切勿大量囤积酒精。
擦拭时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含氯消毒剂不能和洁厕灵同时使用,容易产生有毒气体。
含氯消毒剂和酒精不要同时使用,消毒效果可能减弱甚至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使用75%酒精消毒过程中,只可用于局部擦拭,禁止在室内喷洒式消毒,以免引发火灾。
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使用这类消毒剂需要慎重。
消毒后进行开窗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洗手液的选择
市面上的洗手液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即“液体香皂”,成分主要是以清洁剂为主,使用方法与香皂类相似,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第二类为抗菌洗手液,属于特种洗手液,是在普通洗手液的基础上加入某些抗菌或杀菌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有一定作用;第三类为免水洗洗手液,主要成分是酒精等消毒剂及护肤成分,也属于特种洗手液,其使用特点是不需用水洗手,直接取适量的洗手液揉搓1~3分钟即可达到杀菌作用。
选择洗手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三类洗手液从外观上看极其相似,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通过看产品标签上的卫生许可证号及说明书就很容易将三者区别开来。普通洗手液标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为“卫妆准字”,其他两类洗手液则标有杀菌抑菌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为“卫消证字”。
注意内容物即洗手液本身,闻一闻有无发臭、刺鼻等异味。如有则可能是过了保质期限或者是使用了禁用原料,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
看标志是否齐全,如有无厂名、厂址等,特别要注意是否有标准号。尽管目前洗手液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国家不允许无标生产,因此各生产企业要制定企业标准,并在包装上注明企业标准号以保证产品质量。
观察有无分层或油水分离现象,如有则表明生产过程中乳化工艺没有控制好,会影响洗涤效果。
关于防护用品——
口罩、消毒液及洗手液的知识普及
到这里就结束了
如果您发现产品伤害问题
可通过拨打027-88112365
向湖北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报告哦~
湖北省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负责全省缺陷消费品的信息收集、调查及召回工作,致力于通过产品召回倒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保护广大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文章来源: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