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第二次肝移植热潮以来,肝移植事业发展迅猛,呈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态势,在移植数量和质量方面已接近或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肝移植发展过程中,涌现一批国际知名、规模和水平一流的大型中心和创新项目——树兰(杭州)医院器官移植团队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仁济医院肝移植团队发展成为第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鉴于供肝的稀缺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疗效,必须重视对肝癌患者的合理评估、选择及处理,以及移植后的全面管理等各个环节,多学科协作治疗的MDT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大型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各有侧重、颇具特色。
为促进更广泛的诊疗经验分享和交流,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树兰(杭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肝移植中心拟联合开展以临床疑难病例分析、诊治为主体的系列MDT网络会诊。4月28日下午,首期“MSN同肝共诊——肝移植病例MDT网络会诊”顺利召开,六家移植中心的专家团队线上共论肝移植疑难病例,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图1:网络连线MDT病例讨论
会议伊始,来自树兰(杭州)医院的郑树森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夏强教授分别致辞,并隆重介绍了本期参会嘉宾和会议主题,随后全体与会嘉宾共同为“MSN同肝共诊——肝移植病例MDT网络会诊中心”举行启动仪式。
图2:启动仪式·分会场掠影
病例讨论精粹回顾
1 CAR-T治疗一例肝移植后EBV相关淋巴瘤
基本情况:患者,男,4岁。肝移植术后术后3年,确诊Burkitt’s淋巴瘤后1年,肝移植术后患者EBV病毒一直持续升高,术后21个月出现右腹肿块,穿刺病理提示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Burkitt’s淋巴瘤。后续选用化疗疗效不佳,疾病持续进展;在进行放疗和化疗预处理后,实施CAR-T治疗,CRS分级2级;CAR-T治疗后2个月,全身恶性淋巴组织缓解。目前患者免疫抑制剂停用1年6个月,肝功能处于正常上限以内。
会诊意见:目前继续停用免疫抑制剂,加强临床观察。针对难治性PTLD,CAR-T细胞治疗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2
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损害及肺部混合感染
基本情况:患者,女,15岁,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后出现病情急性加重合并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活体肝移植。术后痰培养发现烟曲霉复合体强阳性,术后7天肝功能恢复异常,进行抗感染治疗,免疫抑制剂方案选用他克莫司+激素+麦考酚钠。
会诊意见:慢加急肝衰竭的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需要多学科讨论,对于MELD评分很高的患者,尽可能通过术前人工肝治疗降低MELD评分;感染高危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应该前移,术后为便于控制感染,早期应避免使用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类药物,可选用麦考酚钠和巴利昔单抗。
3 新冠疫情下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热伴腹泻疑难病例
基本情况:女,2岁,肝移植术后18月,腹泻7天伴发热5天。胸部CT提示肺部炎症,治疗采用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停用免疫抑制剂等,症状无明显缓解,同时出现急性移植肝功能衰竭。随后完善PET-CT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PTLD,当日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后续腹部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回报PTLD可能,再次予以2次利妥昔单抗治疗,逐步停用抗感染,加用激素,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会诊意见:儿童肝移植术后应该加强EBV感染的监测,PTLD的诊断应尽量取得病理活检依据。该例患儿目前临床症状缓解,但照片中明显腹胀考虑存在肠管胀气,仍需要明确相应的原因。
“
讨论环节针对三例肝移植疑难病例进行了详细解析,经过多方探讨,各位专家对于肝移植术后合并感染的诊疗形成了初步共识,即应尽量减少CNI类药物的使用,可考虑选用麦考酚钠和巴利昔单抗,从而达到抗急性排斥反应和降低感染风险两者之间的平衡,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
”
MCC号:NE620044831,有效期2021-04-29
(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6nczHEBfGB4SiUw97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