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为什么能乱梁?

2020-02-14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梁武帝太清二年,降将侯景叛变梁朝,最终导致了萧衍梁政权的颠覆。侯景能够成功乱梁内在的原因是梁朝本身腐败统治发展的恶果,而南北政局相互作用则是推动其发展的外部原因。

梁太清元年东魏大将侯景据河南叛变,先后降于西魏、梁朝。此事发生后,三国都先后出兵,以期拥有河南之地。东魏在正月正式出兵,而梁和西魏分别于三月和五月进军河南。而战争中梁的惨败也再一次暴露了梁朝腐朽的军事力量。"及锋刃才交,埃尘相接,巳亡戟弃戈,土崩瓦解,掬指舟中,衾甲鼓下,同宗异姓,漯绁相望"。

同样东魏和侯景也看到了梁朝的这一弱点,这也是后来侯景以区区数千人,却在梁朝境地掀起狂然大波,叛变梁武帝的原因之一。而高氏也正是在了解到梁朝虚弱的境况与侯景为人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染指梁朝的战略计划,推动了侯景乱梁的提早发生。

"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这是高欢得病临死时对其子高澄的一番话。我们可知高氏父子对侯景早有防范。就算在东魏侯景任河南大行台时,也并非为高氏心腹。李万年对此分析得极为透彻。他说:"高氏给侯景以大权,是要换得其效力。

但对侯景的权力还是有限制的,黄河以南的东郡和濮阳郡都以邺城为治所的司州所辖,不属于河南大行台。一旦河南有变,两地可立即进行政治、军事应急。"所以在侯景叛变东魏以后,东魏能立即出兵夺回河南。而高氏父子一直不信任侯景,与他的飞扬跋扈之志有关。因侯景"盖所图甚大,终不为人下故也"。

在东魏使军司杜弼作檄文给梁朝时,已有提点"会应遥望廷尉,不肯为臣、自据淮南,亦欲称帝"。但梁武帝并没有意识这一点,反倒给了东魏设间的机会。在夺回河南战事之中,高澄已经意识到在梁朝有了一个定时炸弹而导火线就是送返萧渊明归梁,利用心理战术"贞阳换景"。

549年之后,东魏能夺梁地,仍与梁的局势有极大关系。此处仅以"略江、淮之北"为例,是为了应证高氏是在其较稳定(与西魏、梁相比)的政权下,迅速全力地保卫河南,迫退侯景后,在一连串事件中有意"设间"离间侯景与梁武帝,诱使侯景早一步反梁,坐取渔翁之利。这一方面其实也解释了侯景为何在尚未准备充分的时候,不惜冒着与梁、东魏共对抗的可能性,起兵造反,实是东魏在无形中的有意推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pP_SnABjYh_GJGV2v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