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著名书法家。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其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王铎作为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重要代表,其立轴作品存世量极大。
王铎立轴临帖作品,主要临摹对象是《淳化阁帖》。但他并非亦步亦趋的简单摹拟,而是以阁帖之内容,经过字形笔法的改造,抒发己意。采取的方法是"拓而为大",即把原有晋唐尺牍临成8尺以上的高堂巨轴,这在书史上无疑是一大创举。他的立轴条幅临古与其说是临摹,实则是一种创作,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王铎立轴书法创作作品以自作诗和录杜甫诗为主,多是行草作品,取法二王、鲁公、米芾,在结体上受米芾影响尤大。王铎在米芾名作《吴江舟中诗题跋》云:"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模拟,予为焚香卧下。"可以看出王铎对米芾的情有独钟。
在其行草立轴作品中,单字结体的奇正关系与上下字之间字势的摆动都源自米芾,并在此基础上夸张处理。邱振中说:"王铎行书单字轴线最大倾斜角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作品。"这种欹侧的结体以及上下摆动的字组在其立轴作品中所形成的跌宕起伏之势"挥斥八极",摄人心魄。
在用笔上,王铎承袭二王笔法,但为了满足其大幅立轴的创作,并非简单的拿来。而是"删繁就简",即摒弃二王笔法中纤细的用笔,并参以鲁公法,增其厚重与涩拙,使线条具有篆籀质感。吴昌硕对此有着很高的评价:"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波磔一一见真相,直通篆籀通其微。"王铎立轴作品在用墨上十分丰富,浓、湿、淡、干、枯并举,特别是他独树一帜的"涨墨法",使其作品犹如大写意山水一样,极富视觉感染力。
在同时代书家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三人也成功的解决了立轴作品站立的问题,但三人是通过拉开行距、压缩字句的方式来提升纵向感。相对而言,王铎的作品行距明显更紧,左右顾盼生姿,轴线摆动幅度更大,加之墨色丰富,故视觉冲突更大,艺术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