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皇帝,从读懂外朝和内廷宫殿上的匾额开始,不看不藏实在可惜

2020-10-02   沐一场月光雨

原标题:读懂皇帝,从读懂外朝和内廷宫殿上的匾额开始,不看不藏实在可惜

【原创】

故宫很大,但去了2次都没有搞清。今天,写这篇文章,单从读懂外朝和内廷宫殿上的匾额开始,一定看有所获。

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沿着中轴线,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以及和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沿着中轴线,主要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下面,依次介绍各大宫殿上的匾额。

太和殿上高悬的是“建极绥猷”,为乾隆御笔。其中:建极典出《尚书·洪范》,建,立也。极,中也;绥猷典出《尚书·汤诰》,绥,安抚、顺应。猷,天道、法则。意指皇帝要建立一个中正的强大的国家准则,要有顺应四海之内黎民百姓的法则。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失。现匾额是2002年9月,故宫专家按1900年太和殿的旧照片成功复制的。对此,小编强烈呼吁:不要因改朝换代,毁灭文物,因为,文物属于世界,属于人类!

中和殿上高悬的是“允执厥中”,为乾隆御笔。典出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公允、诚实。执,遵守。厥,语气词,其。中,中正。意指皇帝要诚实公允地遵守中正之道。

保和殿上高悬的是“皇建有极”,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意指皇帝要建立中正的最高准则。

以上为外朝三大殿,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有一“和”字,其用意十分明显;二是以上匾额均为乾隆皇帝手书,说明其在清朝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乾清宫上高悬的是“正大光明”,为顺治皇帝御笔。典出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意指皇帝要心怀坦荡,言行正派。同时又指大清的江山得来是正大光明的。此匾额最为有名的是,从雍正开始,建立了一套立太子的程序,预先把“立储匣”放在此匾额的后面,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四个皇帝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确立的。

交泰殿上高悬的是“无为”,为乾隆皇帝临摹康熙皇帝的御笔。典出《道德经》: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指皇帝要顺应天道,遵循规律,这样才能国泰民安。这很符合“交泰”即天地交合之道的寓意。

坤宁宫上高悬的是“日升月恒”,为慈禧太后御笔。典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意指恒升不老,万古长存。帝王的海誓山盟都要和寻常百姓家不一样。

岁月悠悠,物是人非。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悱恻缠绵,读懂外朝和内廷宫殿上的匾额,也许就读懂了故宫,读懂了皇帝,读懂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