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让生命活出长度,甚至弯度

2019-10-21   周忠应


一年四季有四立,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人呢?人也应该有生命的四季,春季,青少年立身,长养身体;夏季,青年人立志,谋求伟业;秋季,中年人立业,事业有成;冬季,老年人立命,让生命活出长度,甚至弯度。我不知道这个对应是否科学合理?到了冬天,生命已经走过了三季,我觉得立命的前面应该加上“安身”两字。

立冬开始,到了万物安身立命的最好时机。一些落叶树木纷纷脱掉了外衣;一些昆虫,蛇之类的动物开始冬眠。人呢,忙碌了三季,有些东西需要我们收藏了,无处安放的思想也应该找个安身的地方,让生命在冬季的寒冷中立起生机。

我有个朋友,她是位居士,每到立冬时节,她会找一座寺庙呆上一段日子。她很富有,有着过亿的资产。但是财产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些数字。她说城市生活太吵太闹,有时候也太冷太凉,经常令她找不到自己。于是,她想要有真正安身的地方,这地方应该是净土,是圣地。

后来,她走上信佛的旅程,她说信佛就是心灵的安身之所。每年立冬的时候,她来到寺庙这安宁的地方坐禅,然后看看心灵中最真实的自己,不为凡尘琐事所困绕的自己,不为情仇爱恨所困惑的自己。每年去的寺庙不同,她说不同的寺庙也彰显不同的个性,需要修行人自己去领悟,去参禅。她说,参禅其实就是人灵魂的冬眠,不是入梦的那种,没有梦才是最安身的时候。

她说,来到寺庙,哪怕是磕一个头,吃一口水都那么用心,虔诚。每天到佛堂上烧几炷香,然后同师父师兄们一起念念经书,偶尔在寺庙的周边小路上信步。周遭的一切仿佛都有了意义,她会细细去琢磨寺壁上那每一副浮雕的意义,她会去数上面刻了几朵花,每朵花有几朵花瓣。对于佛像,她却不敢多看,不敢用眼睛过多地触摸,用眼睛的余光去打量它们的时候,仿佛在接通神秘的通道。

清晨的时候,她会去附近的山泉取水,会极其用心的装点那一碗清水,首先是拿手合十,对着清水轻轻一拜,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在清水上画圈,口中念念有词。其实,她念得非常简单,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口渴的时候,她会喝上一小口,然后让这股清泉流入体内。做过功课的泉水,没有了刚取来时的凉,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受散漫开来。这种感觉比在家里泡的功夫茶好喝极了。

喝功夫茶,旁边是坐着人的,甚至是多人。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心思在与她神聊,聊她喜欢的话题,聊他们自己的所需,或者说什么好的项目,还有公司里的杂七杂八,目的性很强。她选择性地听听,一般不发表意见,有求的,需要帮助的,都推给她的先生。她一直想躲开这样的环境。

立冬将要来临了,今年去哪,也许她早就定好了想去参禅的佛地。我非常欣赏她的心态,觉得达到她这般境界也不容易。生命无常,信佛人心里都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她的信仰,但在这信仰里我却读到了立冬的诠释。我觉得立冬是个禅性很浓的词。

立冬有三候,我最喜欢“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这是古人的想像,既生动又有趣,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质。生命,当然需要生动有趣的,这是立命的标准。

我不信佛,但我信命,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就像立冬,每年都会如期而临。我想,安身立命,就是要用生动有趣心态去窥视大自然的美好,闻一瓣花香,心也是芬芳的;吹一缕清风,心也随之弯出一道风景。

于是,我发现,立冬让生命有了长度与弯度。(周忠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