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曾经有这么一段描述。大意是说在“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开始越发地倚重鲁肃,并时常把他称作是刘秀时期的重臣邓禹,对鲁肃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有一次刘备派人到东吴,向孙权借“荆州”,孙权麾下的大臣几乎全都不同意,这其中也包括“赤壁之战”的大功臣周瑜。
但鲁肃却说,主公你虽然法力无边、寿与天齐,但是荆州这个地,咱毕竟是刚占,很多人还无法感受到您的温暖,咱们不如先让刘备先去铺铺路,然后咱们再等吃现成的,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荆州和曹操的防区接壤,这样刘备在给咱们分担火力的同时,还会念咱们的好。孙权一听鲁肃这么懂自己,于是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而这个消息传到曹操那的时候,他正在拿笔写字,听到消息之后,他一惊之下,竟然把笔都给掉在了地上。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从一开始就是个大胆的主,当年“倒董联盟”成立以后,真敢跟董卓动刀子的,除了江东之虎孙坚之外,就是曹阿瞒。后来他徐州打吕布,官渡退袁绍,千里奔袭乌桓……一生历险无数,什么大风大浪大火没见过,为什么一听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直接就惊的连笔也握不住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骆驼先来解释一下“刘备借荆州”。一般人(包括曾经的骆驼),都认为荆州是一座城,但实际上,荆州其实是一个地区,在当时它包含有七个郡,从北向南依次是南阳、江夏(和南郡差不多同一纬度),武陵(和长沙差不多同一纬度),零陵,桂阳。
赤壁之战以前,这些地方出了江夏的一部分(孙权打黄祖时,临时占了一下)外,其余都算是在刘表名下。等到刘表病逝以后,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在荆州士族的挟持下,把荆州献给了曹操,而当时的刘备则逃到了江夏,也就是说,曹操巅峰时,也不过占了荆州七郡中的六郡。
等到“赤壁之战”曹操败北之后,曹操选择战略性的撤退,他最后只占据了荆州北部的南阳、南郡(部分)、江夏(部分);刘备则占据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江夏)部分;而孙权则是占据了南郡(部分),江夏(部分)。为什么孙权出力最多,而最后占便宜最大的却是刘备呢,骆驼在前文《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孙权出力最多,为何刘备获利最大》中已经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看。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自始至终,曹操、刘备、孙权,其实都没有能拥有整个的荆州,那么“刘备借荆州”借的到底是哪呢?答案是孙权占据的南郡部分,更确切地说,他想要的其实是一座城,这个城的名字叫江陵。那么为什么刘备会对这个地方那么感兴趣,而曹操为何一听刘备得到了江陵又会大惊“失”笔呢?
骆驼前面说了,荆州其实包含七郡,而七郡其实是七个地区,而在古代,要想控制住地区,必须要有城池。而在荆州,最为重要的两座城池,分别是位于南郡的江陵,和归属曹操的襄阳。虽然江陵现在归了孙权,但在“赤壁之战”刚结束时,这个坚固的堡垒还归属曹操,如果不是孙刘联军不要命的打了一年,这个地方将会是曹操南下的桥头堡。
孙刘联军为了拿下江陵,不光花费了近一年时间,还差点把周瑜给搭上(周瑜中箭就是在这)。这个地方出了是弦控荆州的军事重镇之外,它还是西去益州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那是十分的显赫。当年周瑜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曾想灭了刘备,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但是孙权和鲁肃没有同意。于是周瑜就想以江陵为跳板打益州,孙权虽然同意了,但是因为周瑜箭伤过重,以及一些其它原因,提前驾鹤西去了。
江陵除了是控制荆州的重镇、西取益州的跳板,它其实还有一个象征性的意义,那就是孙刘的彻底联手。江陵地处一线,如果孙权掌控江陵,那么孙权就有机会去夺取益州,如果这种情形发生,那么刘备只能困守实用价值极低的荆南四郡。以刘备的个性,他势必不会满足,早晚都会和孙权产生矛盾,这样孙刘联盟就名存实亡了。
但是,孙权一旦把包含江陵的南郡(部分)借给刘备,那么刘备就有了发展的空间,而且这种情况下,刘备将会背依荆南四郡,再和孙权联手在一线和曹操对峙。也就是说,三分天下的关键,其实不光在“赤壁之战”,还在于战后,孙刘两家的防守以及合作空间。而且曹操尤其不愿意看见刘备的发展,因为他是刘备的老领导,非常了解刘备的能力。
本来在曹操的梦想里,孙权霸住江陵不放,然后孙刘就会窝里乱,然后不管剩下哪一家,自己都会容易击破(当然最好剩下的是孙权),但是孙刘一旦结成铁杆联盟,那么曹操就很有担心的必要了。所以当曹操听说孙权大度地把江陵给了刘备以后,才会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