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的不凡家世,父亲是晚清举人,弟弟是皖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2021-04-15   包翠红聊生活

原标题:杜聿明的不凡家世,父亲是晚清举人,弟弟是皖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杜聿明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着卓越表现。杜聿明出生在陕北的一个地主大家庭,在这个大家族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

先说说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杜良奎从小勤奋好学,参加省试后得中举人。杜良奎还喜欢练武,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可以说,杜良奎一点不像传统的知识分子,他有独立的思想和认知。

晚清腐朽无能,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杜聿明的父亲杜良奎羞于为这样的政府服务,就加入了同盟会,为救国图强而斗争。

杜良奎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就是著名爱国将领杜聿明,次子是皖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杜聿德。为何杜聿明、杜聿德会走上不同的革命道理呢?

杜聿明、杜聿德二兄弟年少时都就读于家乡的榆林中学,该校校长是他们堂哥杜斌丞。杜斌丞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对北洋军阀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而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深表认同。

杜斌丞返回陕北担任教员后,有意向学生们灌输“三民主义”的思想,杜聿明二兄弟显然也受到了影响。1924年,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以及阎揆要、关麟征等十一名陕西籍青年奔赴黄埔军校学习。杜聿德由于还没有修完中学课程,就没有与兄长随行。

当时国共合作还处于蜜月期,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哪个党派。由于杜聿明出生在地主家庭,加上在中学期间受到过“三民主义”思想的洗礼,就选择了加入国民党。

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后,校长杜斌丞又从北京招纳了一些进步青年作为学校的教员。这些教员有魏野畴、李子洲、呼延震东等人,他们无不是共产党员。因此杜聿德和兄长杜聿明不同,他还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27年春,杜聿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各地的党组织也遭到破坏。因为一直联系不到党组织,杜聿德就去投靠了哥哥杜聿明。杜聿明将弟弟杜聿德安排进国民党第21师军训队学习军事。

由于兄弟二人的政治主张不同,因此杜聿德在仅学习三个月后就离兄长而去。1928年,杜聿德找到中学时的老师魏野畴。当时魏野畴担任皖北特委组织部长,他安排杜聿德到阜阳地区从事兵运工作。

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军长高桂滋也是陕北人,杜聿德借着老乡的关系渗透进第四十七军。由于杜聿德在军中表现出色,逐渐升任为该军教导二团三营副营长。杜聿德非常重视部队的党组织建设,在皖北特委的帮助下,三营连级以上干部大都被发展成了共产党员。

“八七会议”召开后,皖北特委决定在阜阳地区发动暴动,杜聿德负责领导教导二团士兵攻城。但由于叛徒的出卖,行动计划被敌人提前得知。1928年4月11日,为了掩护战友撤退,杜聿德被敌人俘获。13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杜聿德拒绝背叛党组织,因此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