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乡村振兴领路人——记武功县武功镇聂村党支部书记崔义锋

2020-01-10     清风咸阳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根......”崔义锋说。这位农民的儿子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兴产业,树新风,勇做乡村振兴领路人,团结带领聂村党员干部群众昂首迈向小康路,共建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

聂村地处武功镇西塬上,土地面积1700多亩。长期以来,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严重制约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作为聂村党支部书记的崔义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联系,走访调研,找项目、筹资金,通过吃透村情、掌握政策、了解民意,最终以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植业——黄桃,破解了群众发家致富难题。

在调查学习中他发现,黄桃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有延缓衰老、促进食欲、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营养价值,老少皆宜,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更为重要的是,黄桃的适应性强、外观美、产量高、效益好。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人因黄桃种植而脱贫。

经过多次的外出考察学习,确定好黄桃项目,崔书记立即行动鼓励大家在全村栽植黄桃,在种植黄桃时,崔书记从选苗,到栽植、施肥灌水、整形修剪、果实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细节都逐项跟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村民们的黄桃终于开花结果、喜获丰收。说起黄桃种植的收入,喜获丰收的种植户崔民会信心满满地给我们细算了一笔账“以前我只知道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和小麦,这些虽然国家有补贴,但是每亩玉米、小麦,除去种子、化肥、灌溉、农药、租用农机等成本,每亩地年收入约1000元左右。后来,在崔书记的倡议下,我种了十几亩黄桃。去年一亩地收入约一万多元,今年比去年收入更多。在崔书记的指导下,我要把黄桃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做得更好。”

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一位村民的梦想,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崔义锋正是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使聂村百姓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了物质基础,人们才有精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作为村支书的崔义锋又以极高的热情投身到提升群众基本素养,繁荣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中。他先后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秦腔自乐班,女子管乐队,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8月份,村委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共32人进行了表彰,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盲目攀比、斗富比阔的不良风气,除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成为部分村民们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面对这种情况,崔义锋和村两委将节俭办红白事作为村里的头号民生实事来抓,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出台村规民约、开展道德讲堂等一系列措施,在全村移风易俗,狠刹了大操大办之风,匡正了社会风气,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有效净化了党风民风。

“红白理事会的运行,从根本上杜绝了我们村红白事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在全村树立了文明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打下了良好基础”崔义锋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崔义锋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勇做乡村振兴领路人,团结带领聂村党员干部群众,在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的征途中不懈奋斗,以苦干实干赢得荣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俗话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起崔书记为村里办的好事实事,村民个个都能如数家珍。村民杨杰说:“我们村书记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经常深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深入贫困户的家庭,解决贫困户存在的困难问题,而且从上级争取资金,铺设暗管两千米,对原有瘫痪的三眼机井的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施进行了更新,新打机井一眼,解决群众的吃水、灌溉等难题,他还经常组织群众参加县、镇举办的七一建党晚会和春节联欢晚会,使群众的生活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彩,崔书记真是我们村当之无愧的领路人”。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我时刻不忘党的领导,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有责任,有担当,为群众服务是我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龙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发展产业为主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谋发展,努力为建设两富两美小康武功再立新功,”崔义锋坚定的说。

(武功县融媒体中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KcklG8BxtCz63RL4x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