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或多或少都有差异,辽宁省葫芦岛的民警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说海边有一对母女打算要轻生。民警赶紧赶到市民所说的地点,发现母亲正拖着女儿往大海中走去,而女儿的情绪比较反抗的。
民警赶紧将两人救到海滩上,并对她们进行了一番安抚,而经过一番了解后才得知事情的原委。因为疫情的缘故,所以现在孩子都在家中上网课。但女儿在家中却不愿意认真上网课,也不写作业。
因为这件事情母女之间还发生了多次争吵,但这一次妈妈过于生气,所以妈妈就将女儿带到了孩子,想要用这种方式吓唬吓唬孩子。
看到这一事件,大部分网友都指责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有时候是非常考验父母的,特别是当孩子耍脾气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用这种极端的"恐吓式教育"来对待孩子。
"恐吓式"教育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起到父母想要的效果,孩子在父母各种"恐吓"下会变得乖巧、听话。但因为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很容易会将父母的"恐吓"当真,所以这种教育还会给孩子留下非常深远的不良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是为了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恐吓式"教育却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对孩子造成终生难以修复的伤害。
"恐吓式"教育的危害:
1、亲子间感情隔阂
孩子对于父母是十分依赖的,而孩子的大部分安全感也来自于父母。但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恐吓"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能够保护自己甚至可能会伤害自己,所以他们内心不敢去亲近父母。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隔阂会越来越大。
2、孩子性格缺陷
父母认为"恐吓"孩子之后他们就会变得乖巧、听话。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受到父母的"恐吓",他们害怕所以听话,而不是真的服从教育。而且这种恐惧会导致孩子性格上变得胆小怯懦,常常疑神疑鬼,而且十分害怕黑暗或独处等。
1、学会"冷处理"
孩子不听话时,"冷处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当父母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难免会情绪化,而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会导致他们情绪激动。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学会"冷处理",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也让孩子有时间平复心情,去自我反省。但是"冷处理"要把握好时间,如果时间太长,有的孩子反而会不以为然。
2、学会沟通
心理学家曾经表示,沟通能够减少80%的冲突。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和父母不同。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学会耐心的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行为出现的原因。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善意,有时候会容易听进父母的教导。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采取一种对孩子身心有益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孩子就像是一棵幼苗,父母只有正确的栽培,才能够让他们茁壮的生长。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