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多半是这2种性格,心疼孩子

2020-04-06   尼莫妈妈育儿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有点坏习惯,典型的如咬手指。不少人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咬手指的习惯,也少不了被家长训斥和纠正。绝大多数人随着长大,这个习惯纠正过来。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却伴随了一辈子,甚至影响到他们性格的养成,折射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时候爱"咬手指"的孩子

小美有一个女儿,长的玉雪可爱,娇俏可人。但是小姑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习惯咬手指。久而久之,小姑娘的指甲满是啃咬的痕迹。小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快,小美又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的女儿特别安静,面对生人时很容易害羞。同时但凡考试,孩子就会出现心里崩溃,久而久之别说学习了,都厌学了。小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忙带孩子去看医生。最后发现女儿居然有轻微的自闭症,抗压能力低,非常容易敏感焦虑。医生听了小美的话,责怪小美发现不及时,原来小孩子早早就通过"咬手指"向父母们透露了相关的信息。

为什么孩子会咬手指?

咬手指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孩子都存在一个口欲期,通过口去满足自己欲望的时期。

长期的咬手指不仅意味着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还意味着孩子的欲望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表达出来,难以满足。这是需要家长注意的事情。

长期咬手指的孩子,性格会怎么样?

1、容易敏感焦虑

孩子长期咬手指意味着孩子始终处于一个焦虑、紧张的状态中。对于孩子来说,"咬手指"是焦虑难以舒缓的体现。这样的孩子,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大,容易抑郁、敏感焦虑。

2、存在表达沟通问题

无法缓解的焦虑情绪,意味着孩子在对外的表达和沟通上存在问题,不得不用咬手指的行为向外界传递讯息。对于某些孩子,这甚至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比如自闭症。家长如果不及时干预和解决问题,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同时帮助孩子舒缓紧张情绪。

1、定时进行身体检查

"咬手指"有时可能是身体疾病的问题,所以家长发现孩子长期咬手指,难以纠正后,可以尝试带孩子去检查身体。养成定时检查身体的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够让家长及时获知孩子的身体情况。

2、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咬手指可能是存在表达上的困难,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改善孩子的问题。比如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多表达自己的情绪,又或者帮助孩子进行公开发言,或者一些街头实验。这些都有助于孩子提高表达能力。

3、舒缓孩子紧张情绪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可以尽量让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在家具和装潢布置上,采取暖色调,给孩子房间布置得温馨,在和孩子沟通时轻声慢语等等。这些都助于缓解孩子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总的来说,孩子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正折射着孩子的内心状态。家长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应当定时检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问题及早干预和缓解。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