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西医专家介绍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介绍中说:“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是阻止疫情蔓延的基础。”
在中医药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看看张伯礼院士和同僚们的观点。
中医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独特的卫生资源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优势特色。到2020年将达到13.49亿人次。我国以较少的医疗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多个省市超过80岁,处于全球前列,这也得益于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过去20多年,中药工业总产值从不到30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000亿元,约占我国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3。中药大健康产业已经形成,达到2.5万亿元规模。发展中药大健康产业,具有调整工农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使农民脱贫致富及保护生态等综合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三)原创的科技资源
中医药学历经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预防、治疗、康复等有效的治法、方药、技术,是创新的重要资源库。如屠呦呦研究员受中医药典籍的启示,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他研究成果,如砷制剂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代谢性疾病、针刺镇痛等,均孕育着重大突破。深入研究挖掘中医药原创优势,将会产生更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科研成果,推进世界生命科学发展。
(四)优秀的文化资源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已经在海外建成数十个中医中心、中医孔子学院或中医孔子课堂。中医药成为一张亮丽的外交名片,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重要的生态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中药材为主的生态农业,在服务医疗和健康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如在新疆和内蒙古进行中药材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推动梭梭和怪柳种植500余万亩,接种肉苁蓉120余万亩,带动15万人致富,同时治理了荒漠。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因篇幅限制,故做删减。
本文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俊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胡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