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中国奋斗史,也是一部慷慨激昂的创新史,中国式创新让‘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巨变——中国科技70年的历史跨越》一书,站在时间卷轴上,记录新中国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巨变,为解读科技创新的“中国密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约瑟之问”曾经提出,近代中国为何无缘科学与工业革命?从一穷二白起步,在砥砺奋进中开拓,今天,中国大地上到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杂交水稻源于一株野稗,青蒿素引出科研“大军团”作战,中国“芯”数十年生死竞速……“创新中国”的密码,埋藏在70年无数个科技攻关的真实故事中,埋藏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创造伟力中。
该书由新华社资深记者陈芳、董瑞丰撰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作序。
韩启德院士说,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有顺应历史潮流、与世界同频共振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创新之路,积累了“后发赶超”的宝贵经验。读者不难从这本书里找寻到过去70年中国创新“为什么能”的答案,也将为未来中国创新的新征程坚定信心,找准方向。
韩启德表示,一个致力于复兴伟业的民族,需要科技创新的时代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鼓舞。该书用深邃的历史视角,将中国科技创新之路的艰辛与坚持、遗憾与荣耀,丰富地呈现出来,向世界提供一个解读中国科技创新之谜的科学答案。
“书中最抵人心的,恰是那些乍看不太起眼、细思却动人心弦的细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评价,书中撷取极具时代特色的科技创新片段,置于历史的放大镜下剖析、审视,见证新中国科学步入世界舞台的艰辛历程。
“荣耀与遗憾背后,创新中国的‘关键一招’在哪里?谁是担当民族脊梁‘最亮的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本书用往事的勾勒、细节的还原,致敬一路走来克服艰辛的发现者与发明者,书写中国科技创新的逐梦史诗。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说,作者近距离触摸着中国创新的脉搏,通过穿透力的表达,探讨70年科技“创新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一些“再不说或许会被遗忘的过往”被精彩呈现。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力量,阔步迈向新的远方。”该书作者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对创新中国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