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张靖华:寺门口村——寻访青阳山偶遇

2019-10-12   最忆是巢州

作者:张靖华

这次和表妹的独立旅行之后,以后的往来就比较顺畅了。高中三年学习太忙,去的少些。到了大学,我先学了土木工程,后来向学校申请调整专业,虽然有绘画兴趣是首要,但冥冥中也有想做古建筑研究的意图。本来向学校申请学习建筑学,但因为政策问题,学校把我安排进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两者的基础课程是一样的,也有很多自己所爱的课程。我在正式转专业的第一天开始,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一下子猛扑到了自己喜欢的古村落里。




那时候,长临河的乡村道路渐渐完备,很多路已经没有那么难走了。当时到山口凌村,从六家畈到刘罗蔡村的道路虽然铺好,但我总爱从烔炀河镇南下,至黄麓,主要是为了从西黄山下经过。这两条线都算轻车熟路。看的多了,就会多相邻的事物产生兴趣。西黄山下的山口凌俨然成了一个研究基地,从这个中心出发,逐步的向周围拓展,从大学开始,对巢湖北岸地区的调查,也正是以山口凌为中心开始的。

从山口凌向外拓展的第一个目标,是我一直很感兴趣,但没有机会游玩的青阳山。白马赶青羊的故事,总让人感觉“青羊山”是希腊神话里潘神的化身。我在第一次去长临河时,记得还问姑父,那是什么山,听到姑父说“青阳山”时,我听成“吃羊山”,还为此哈哈大笑。当时青阳山的顶部已经被挖掉了一些。那时我正在学赖宁的热潮之中,不停的问那白色的裸露的山顶是不是会找到水晶石。




到2000年初的一天,我决定独自去寻访。那天,我到了合肥东部的一个公交停靠站,一辆辆问是否有去青阳山的车。长临河是个地形呈倒三角形的区域,东边是山,西边是河和湖,南淝河大桥修筑以前,它的主要道路是从北向南通向中庙的店中路。店中路并不宽阔,只有两车道左右。人们去长临河镇境内的村庄,一般是坐到中庙的车,经过长临河镇、湖滨乡,之后坐小型的机动三轮车去往各处自然村。相对而言,如果没有具体的村名,任何人都很难给你指路。我到了停车场,说起去青阳山,人们都是一问三不知。后来有人指着一个白色面包车,说问问那个车,也许能到。

那是一辆白色的小巴,卖票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矮胖大汉,他说:我的车不到青阳山,但到寺门口村。你到了寺门口村,问一下就知道了。

我上了车,车子走了很久,开始向东拐弯。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一个小村,司机把我丢下来,说顺着这条路向前走,就是青阳山了。




我在那路上向东看,青阳山已经可以望见了,但还不算太近,需要走一些路。本想一路直行,但我很快被路边的这个小村“寺门口”给吸引住了。这个村全是绿树,灰色的古宅到处都是,宅子掩映在绿树之中,村庄中间有一条乡村公路通过,几乎一栋二层的楼房也没有。既然叫“寺门口”,想必以前有一座寺了。我问了当地人,据说,原来这里有个“长宁寺”,是一座古庙,后被拆毁,寺的残迹在小学校那里。




小学校在路边,从铁门进去,果然看到地上有很多的断碑,当做青石板拼在地上。碑上内容不一,有些是清代合肥县颁布的法令,我看了很久,可惜当时没有数码照相机,无法一一拍照。又过了多年,我又去了长宁寺,发现那些碑只剩一块了,碑上端正刻着:

“南庐州府合肥县正堂……以靖地方事照得本县访……强讨或逢集扒窃甚至孤……出示禁?为此示仰居人……徒结?兹扰立即驱逐出境……绝不宽贷……十四年六月初?日下。”




后面罗列了二十个村庄名称,“张XX户、寺后罗、松岗罗、罗家疃、张胜吾、三家罗、詹??、柳仲二、罗胜士、老家罗、?、丁家桥、刘贵二、马正二、孔永五、张本二、万受益、许贵二、宣道七”。从碑文看,这是清代政府为了防止民间集会的各种扰乱行为,和乡间共同制定的社会公约。当时的寺门口村显然十分繁华,但从道路两侧没有明显的老街判断,估计寺的繁华是首先的,以后才有了村的发展。寺门口村的得名,估计就是这个由来。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