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都知道,蛋白质是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重要营养元素,应该注意给宝宝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但有些妈妈的补充方法并不科学,踏入误区而不自知。
误区一:蛋白质补充多多益善
1.妈妈看法:
宝宝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蛋白质对宝宝的脑部发育和体格生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给宝宝提供高蛋白的饮食和蛋白质营养品。
总之,多补充点蛋白质总是没错的。
2.解惑:
虽然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蛋白质,但是补充蛋白质并不是多多益善。
宝宝消化、代谢和排泄器官都处在发育过程中,如果超过身体需要,未被利用的蛋白质有可能会对宝宝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可能出现腹泻、酸中毒、高渗性脱水、发热、血清尿素和氨升高等。
3.正确做法:
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每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不同,随着年龄增加,蛋白质的需要量随之增多。
一般每100ml的母乳约含有1g的蛋白质,而大部分配方奶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大约是母乳的两倍。
因此,没有添加辅食的宝宝通过母乳或者配方奶基本就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添加辅食后还可以从肉、蛋、鱼、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辅食中摄入蛋白质,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质营养品。
误区二:只认蛋白不认“质”
1.妈妈看法:
奶、鸡蛋和鱼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应该多给宝宝吃。
2.专家解惑:
妈妈虽然知道哪些是高蛋白食物,但是忽略了蛋白质需要搭配补充。蛋白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两大类。
动物蛋白质含有所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比例合理。所以,应该给宝宝提供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如奶、蛋、鱼、肉等。
但动物性食品含脂肪、胆固醇较高,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植物蛋白质主要是豆类蛋白质,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价值也很高,尤其是豆类蛋白中丰富的赖氨酸,尤其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有一些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不完全蛋白质,比如大米、绿豆、蔬菜和谷物杂豆类等,这些食物一起搭配着吃,可以互补,比单吃一种食物时摄入的蛋白质要全面。
3.正确做法:
妈妈给宝宝提供的食物应该是荤素搭配,并尽量多样化。
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科学搭配,可充分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获得足够优质的蛋白质,并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误区三:只看含量不看质量
1.妈妈看法:
很多妈妈在购买食物的时候会看蛋白质的含量,认为含量越高就越好。
2.专家解惑:
评价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仅要看其含量多少,更重要的是看质量如何。
高质量的蛋白质必须是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合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因为这些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缺少它们人体就不能维持健康。
所以,即便有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但缺少人体“必需氨基酸”,或者氨基酸的比例不够合理,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不高的,其中就包括海参,它从蛋白质的质量上看,和牛蹄筋、猪皮乃至胶原蛋白都是一个等级的。
这种质量不高的蛋白质,只有一部分能被人体利用,那些不能被身体利用的部分只能用于供应能量,而供应能量并不是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能量过剩又增加了肥胖和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3.正确做法
幼儿每日摄入的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供给总量的2/3左右。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符合人体的需要,属于优质蛋白。
在动物蛋白中,鸡蛋是极易被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鱼的蛋白质也很好,其次是鸡、鸭肉,接下来是牛、羊肉、猪肉。在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也属于优质蛋白,豆腐、豆皮等豆制品很容易被幼儿吸收,适合幼儿食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xUPzHABgx9BqZZIHq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