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呵护的焦点。弟弟妹妹出生,他们常常要面临分享的问题,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是很大的挑战。
“分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孩子会很乐意将他的玩具分给哥哥姐姐们玩,但是2岁以后的孩子却很难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分享他们的玩具。
这是因为1岁左右的孩子,还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
2岁左右,孩子常常表现得很自私,他们不喜欢跟自己的手足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当然,这种行为在这个年龄段里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说的两个词。
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意识到分享很重要,但分享行为并不稳定。
此时,孩子分享的原因经常是相互矛盾的、自私的:“我分给他,是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他就不和我玩了”或者“我给弟弟或妹妹一些,但大部分都是我的,因为我是哥哥或姐姐”。
到了快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多与他人相处的经验,这对于他们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及情绪情感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会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
不要过早灌输分享观念
一般来说,孩子最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是吃的和玩的,特别是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可见好吃的对孩子来说更具吸引力。而大多数的孩子对奖品的分享要比食物和玩具多。
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不要过早向两个孩子灌输“分给别人、让给别人”的观念,否则孩子们会误以为分享、谦让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孩子跳过了从独占到分享的心理发展过程,容易忽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养成软弱的性格。很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分享,不能强迫更不能威胁。
如果你强迫孩子和别人分享他的玩具,虽然他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但他的内心里会充满强烈的不满。
- 平时不要说“你要是不和弟弟分享,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类的话,这会让老大很没有安全感;
- 更不要说“你是大哥哥/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否则老大会觉得你只爱弟弟或妹妹,反而心生怨意。
爸爸妈妈要注意给大宝机会,培养大宝分享的意识,同时对小宝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
比如,妈妈可以说:“这是哥哥的玩具,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哥哥商量,如果哥哥给你,你就可以玩了。”
这样既照顾了大宝的感受,又可以从小培养两个宝宝的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