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傅首尔在家开运动会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视频当中傅首尔带着儿子进行了一场由套圈、乒乓球、高尔夫等几个项目组成的家庭运动会,最后夺冠的人获得“家庭话语权”作为奖励。
这样欢脱的家庭氛围,让很多网友都表示酸了!
有的说:这样有趣的父母给我也来一打吧;
有的说:如果我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一定开心坏了;
还有的说:嫉妒羡慕有的小学生不用上网课,可以跟爹妈一起疯玩…
无独有偶,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听到小孩子抱怨:“爸爸妈妈你什么时候陪我玩?”
01 缺乏陪伴的孩子,比比皆是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但缺乏父母陪伴玩耍的孩子,比比皆是。
一份在中美英等20多个国家、8000名家长和3000名7-12岁儿童中进行的玩耍研究实验报告表明:72%的儿童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耍;93%的中国家长喜欢和孩子呆在一起,而不是陪他玩耍;而有62%的父母感到压力太大,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玩耍。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与父母互动的孩子更加聪慧,性格更好,与同龄人的交流更加的顺畅。而我们需要解决亲子问题时,游戏是最好的方式。
在父母用心的陪玩当中,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接纳,让孩子们学会思考互动,让他们的性格更阳光开朗。
作家李长安分享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两个儿子一直期盼着野营,等他们买好帐篷,定好时间,却碰到了大雨,没能够出门。孩子们非常失落沮丧。
李长安不想让孩子的期待落空,于是灵机一动,提出在客厅露营的想法,得到了孩子的热烈反馈。
他们忙前忙后搬茶几、搬桌子、安装帐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食物和玩具,约定好天黑以后不开灯而是打着手电筒躺在帐篷里面。
一家人说说笑笑,很是惬意。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为了满足孩子那么一个愿望么,这样未免过于折腾了吧。但李长安却说,我小时候没有露营过,我陪着他们折腾觉得挺好玩的。
平时他也常常陪伴孩子们玩耍,他喜欢在周末带孩子们去游乐场,骑自行车、爬山打球。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放下身段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用心修好陪伴孩子玩耍这门必修课。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景象:
孩子在玩玩具,父母在一旁看手机;
孩子在游乐园里玩儿,父母在等候区看手机;
孩子在看动画片,父母在旁边看手机;
孩子在看绘本,父母在看手机;
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人陪着孩子,眼睛却在看手机。无论孩子跟你说什么,父母都貌合神离,答非所问。
02 假装陪伴,比缺席更严重
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间是很长的。
网上曾经发布过一则《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父母每天会留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且时间相当长,即使在工作日也能达到平均3.7个小时。
遗憾的是,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47.6%的家长会“兼职”做家务,38.4%的家长会经常“看朋友圈、刷微博”,49%的家长在陪伴时从不参与孩子正在做的事,而是选择旁观或忙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看似是在陪孩子玩,实际上并没有用心关注他,玩手机、看电视,和孩子互动几乎为0,可以说,这种陪伴几乎是无效,甚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综艺《少年说》中有个小男孩曾经在全校师生面前控诉自己的父母。
你看,你的用心程度,孩子其实都知道。什么是陪伴?陪伴有个必要的前提,就是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积极的回应。
如果父母只是敷衍了事,那么父母孩子之间就很难建立起爱的连接。
03 陪伴被金钱代替
以前有一句流行的话:“爸爸在孩子眼里更像一台ATM。”有个朋友,公司越开越大,但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孩子在读高中,一身名牌,手机电脑用得都是最好的,每次孩子和朋友打电话,十次有八次就是要钱。
前段时间过端午,朋友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回家陪家人过节。吃饭时,孩子全程低头玩手机,朋友好不容易找了点话题,孩子却机械性地回答几句就结束了。
朋友束手无策:“他小的时候,每次我出差回来,都会兴冲冲地出来迎接我,现在大了,父子间越来越尴尬了。”
我们努力奋斗,终于换来了金钱地位,但忙碌的工作减少了与孩子的相处,代价就是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不陪孩子,很多父母内心都是十分愧疚的,出于补偿心理,就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补偿,总觉得陪孩子时间少了,其他方面一定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
然而这种补偿,弥补的只是自己内心的自责和愧疚,却不是孩子内心的缺憾。
04 陪伴有过多的干涉
不少家长在陪伴孩子时,喜欢过度地干涉,堆积木的时候,忍不住教孩子怎么玩;陪孩子画画,一个劲地教孩子怎么画画;陪孩子做题,从笔画就开始纠错...
陪伴并不是时时刻刻照顾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玩耍,家长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当然,做自己的事不是指父母玩玩手机、看看电视,而是良好的示范。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坚持每天陪孩子写作业,但不会干涉太多,自己拿一本书在一旁认真地看,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她会放下书,耐心解答。
其他时间,母子两都是静静地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每日如此。
玛利亚·蒙特梭利曾说:“追随孩子,而不是干涉他们,要相信孩子内心的、潜在的力量,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他们自由活动。”
控制和干涉多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专注程度,还会影响的孩子兴趣。陪伴也要懂得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电视剧《少年派》张嘉译饰演的爸爸对女儿说:
“人这一辈子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一家人朝夕相处的日子,其实并不多,爸爸妈妈都很珍惜,与其说是我们陪你,不如说是让你多陪陪我们。”
我们陪孩子长大,孩子陪我们变老,这是一个互相珍惜的过程,而高质量的陪伴是使亲子关系更进一步的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fbEjnIBnkjnB-0zkNjw.html